|
|
|
|
|
|
|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之魂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03次 更新时间:2016/4/12 9:11:09 | 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指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强调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工匠精神,是指各种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我们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愈来愈多的人尤其青年人择业目光总是盯着地位、工资、福利待遇,考取公务员成首选目标,希望将来当个什么“长”或成为什么“家”,让人深感如今工匠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遗失。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不能没有工匠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欧债危机中,德国被公认为是最有能力解救欧盟各国的国家。但在19世纪时,英国曾专门使用“德国制造”的标签剔除低端的德国产品,可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德国制造”依然已成为全球眼红并企图追赶的“制造业偶像”。德国的辉煌成就靠的不是享誉全球的大型跨国公司,而是隐身于德国乡间、却都在本领域拥有世界第一称号的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非常优秀的手工艺传承,工人们具有令人尊敬的匠人精神。在德国,人们认为一个专注的技能操作工人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在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匠人,那是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在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匠人。日本的很多小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门技术,磨一项工艺。在日本的中小企业里,常常可见从老板到工人,从早到晚,一年到头,精心地打造一个零件,苦练一项技艺,数十年如一日。在他们看来,中小企业在研发上赶超大企业不切实际,但长时间对一项产品或加工工艺的专注,通过熟能生巧掌握的技能,可以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久不衰。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二战以后经济得以快速崛起,制造业能傲视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工匠精神。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农耕时期就名扬海内外,历史上各类能工巧匠辈出。鲁班是中国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被视为技艺高超工匠的化身。1987年,中国建筑业联合会创立“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996年该奖与建设部“国家优质工程奖”合二为一,定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鲁班奖”的声誉超出了建筑行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公认的质量品牌的标志,是当代中国企业对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把劳动分为贵贱和上下,宋代著名学者汪洙在《神童诗》中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这种古代的糟粕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每年“公考”的火爆场景就是例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的变革中,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必然产生影响,在职业选择时过多的重视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此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也使得人们坚守和潜心某一职业技能劳动更加不易。这些状况表明中国工匠精神正在渐渐流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寻回工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90位,说明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量的增加,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我国1亿美元的GDP,需要消耗能源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的7.2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现在“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随处可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产品基本上都为中低端产品,只能以廉价取胜。一架美能达相机,外形完全一致,只是产地分别标明中国或日本,价格就完全不同。据了解,美能达相机在中国的工厂和日本的工厂生产线完全是相同的。同样的机械设备,做同样的产品,为什么我们做的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卖中低端的价钱,而日本人做的却能卖高价,是因为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确实比我们生产的好。说明生产技能的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往往是画在图纸上的东西或具体的设备,必须由高超技能的工人操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日本制造的优势就是因为有很多掌握高超技能的熟练工人,能够最准确地将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真实的产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力发展高科技,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同样不可或缺,现代工业科技与手工艺将会长期共存,像丰田公司这样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作业,现在仍有一道工序要由手工艺高手来完成。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各项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包括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改革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人们对自己的事业的热爱,对从事的工作、工艺、技术、科技的陶醉、痴迷,倾注了情感。所以,弘扬工匠精神,也是发展高新技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整治公用企业乱收费光靠工商一家不行 下一篇:盘点纪委监督不力案例:怕得罪人 出现“灯下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