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但我国在稳就业方面有底气、有信心,既有切实举措,也有把控能力,去产能并不足以引发又一次“下岗潮”。但是,在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中,有些“阵痛”是避免不了的。唯有保持定力促改革,坚定信心调结构,才能避免这些“阵痛”变成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长痛”,才能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化解过剩产能会不会引发又一次“下岗潮”?国内外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专门举行了提案办理协商会,共商对策,破解难题。
职工安置问题,是去产能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全国仅钢铁和煤炭行业就有180万职工需要分流安置。但分析我国经济大势后就会发现,我们在稳就业方面有底气、有办法、有信心。
经济总量大、增长稳,是就业稳的最大底气。去年,我国GDP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至7%,为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连续5年实现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可以说,稳就业既有切实举措,也有把控能力,去产能并不足以引发又一次“下岗潮”。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个性化消费渐成时尚,更多新产业新职业将不断涌现,也将创造出更多岗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了普通人的梦想,为稳就业提供助力。在偏远的山村,在中西部的小县城,“互联网+”为创客们带来了无限可能。2015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创业促就业的乘数效应将继续显现。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多措并举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更是建言献策,认为当前是加大职工培训的最佳时机,企业家要有担当、有远见,为未来积蓄能量。有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各部门的精心安排,各类企业的勇于担当,稳就业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中,有些“阵痛”是避免不了的。况且,与这样的“阵痛”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长痛”显得更为严峻。唯有保持定力促改革,坚定信心调结构,才能避免“短痛变长痛”,才能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