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低端的代名词,需要辩证看待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果把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作细粮,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看作粗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调配好“粗”“细”比例,实现健康发展。对促就业工作繁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西部地区来说,更要抓好抓牢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当前,全国各地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十三五”开局,培育发展新动力。然而,笔者发现,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即一提创新,就千军万马齐奔高端;一说升级,就不顾实际腾笼换鸟。有的地方甚至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视为包袱,划出红线,明令禁入。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时了吗?其实不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市市“高大上”、县县“高精尖”显然不现实。况且,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低端的代名词,需要辩证看待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虽然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减弱,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一些西部地区甚至不可或缺。
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扩容就业蓄水池,需要发展这类产业。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补短板的重要抓手。此外,局部地区发展好这类产业,稳定了就业,也就为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留下了回旋空间。
其次,未来5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需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增收。一人就业,全家有望脱贫。对贫困地区群众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上手快,稍加培训便可上岗。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后,往往还会带来观念的转变、市场意识的提升,进而促进稳定脱贫。
再次,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转型升级空间也不小。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依然生机勃勃。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必须增强创新能力,重品牌、拼技术、向高端,由贴牌生产转向培育自主品牌,引领潮流。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在转移中实现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饮食讲究粗细搭配,唯有如此,营养才能均衡,各地经济转型升级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把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作细粮,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看作粗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调配好“粗”“细”比例,实现健康发展。如果全吃细粮或者尽是粗粮,恐怕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如今,东部地区正提高“细粮”比例,并将“粗粮”输送到中西部。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要想强健筋骨恐怕还离不开“粗粮”。当然,“粗粮”也要细作。以新疆为例,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业及稍加扶持便能带动就业的“短平快”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效明显。随着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走向高端,未来新疆纺织服装业全产业链就业或将达百万人。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不过时,还要下功夫抓好抓牢,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对促就业工作繁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