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政府可以主导建立橄榄形社会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396次 更新时间:2016/1/27 9:11:36 | 瑞士信贷银行2015年10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在2015年达到1.09亿,从绝对值上排在全球首位。从人口占比来看,中国的中产阶层仅占成年总人口的10.7%,大大低于全球水平的14%。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发达国家较高的中产阶层比例,其中澳大利亚最高为66%,新加坡、日本均有六成以上的成年人口进入中产,而美国、韩国则占到四成左右,甚至连南非的中产阶层都达到14.8%。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比亚洲四小龙都要迅速,但中产阶层仍然捉襟见肘。中国产生了很高的GDP,但收入分配并不公平。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没有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也正因如此,中国所倡导的消费社会迟迟无法实现。人民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没有好的制度保障。生一场大病就可以倾家荡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去消费。
从历史上看,要维持一个国家的良性运转,中产阶层是关键的力量。近代国家统一之后,商人成为主导阶级,西方各国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19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工厂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新兴的工人阶层,他们靠出卖劳动力维生。这是西方资本快速积累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
20世纪初,意识到自己受到剥削的工人阶层爆发大规模暴力的社会自由运动,经过漫长的斗争,他们获得了工资的提升,并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从原始资本主义到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型,是一个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过程,通过将部分资本注入社会,造就一个稳定的中产阶层,这是保持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
能否建立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考验着执政者的职责与能力。与西方通过暴力运动造就中产阶层相比,中国应该借鉴东亚国家治理发展的经验。亚洲四小龙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社会奇迹,在二三十年内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亚洲四小龙接受了欧洲早期暴力的工人阶层运动的经验教训,由政府主动制定社会政策:如日本60年代经济起飞时提出的工资倍增计划;台湾和香港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收入再分配。而新加坡虽然不倡导高福利的政策,但是在李光耀时代,政府为底层20%的穷人提供保护,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培训,鼓励他们通过劳动改善生活,并通过“居者有其屋”的公共住房制度,以及低福利的中央公积金体系等培养了庞大的中产阶层。
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动做社会政策,使得东亚模式比西方更成功。中国应该更多地借鉴东亚各国的经验,由政府主导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从而建立起最有利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橄榄形社会。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2015年中央第二轮巡视9家单位公布整改情况 下一篇:切莫轻纵“马大哈”财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