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把好“三度”消除房价涨跌悬殊危害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74次 更新时间:2015/11/25 8:44:53 |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4个,上涨的城市有16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上涨40.5%,最低为下降6.5%。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无一例外地只涨不跌,而长沙、三亚、湛江等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则只跌不涨。这种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房价涨跌的巨大差异,不仅说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极不健康与太不平衡,而且预示着一线城市房地产进入了背离市场经济规律的特别时期,以深圳为例涨幅同比增长达40.5%,最少的一线城市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这种上涨是建立在去年同期房价本就高企的基础之上,更是让人心里捏着“一把汗”。笔者认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房价走势,会带来多种危害。
其一,会加剧一线城市规模的过度扩张,导致经济资源被过度消耗。在国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线城市因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优势明显,促使新增人口日益增加,导致房市刚需日益旺盛,在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的制约下,引发房价日断上涨,令各类房企集结资金涌向一线城市疯抢土地,城市规模在房地产开发的推动下不断扩张,而城市规模的过度扩张,无疑会加剧对全国整个经济资源的进一步消耗。
其二,会导致非一线城市“去库存”难度增加,加速房市的非理性竞争。在“买涨不买跌”的传统消费习惯左右下,目前非一线城市的房价越是下跌,购房户越是观望等待,倒逼房企为应对融资压力只得降价或亏本处理,互相低价厮杀不仅引发房市的非理性竞争,还让消费者过分迷恋低价导致观望情绪加重,加之前些年非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开发,无疑从源头加大了房市“去库存”的难度。
其三,会加剧整个社会经济的失衡发展,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被边缘化。一方面,一线城市房价的“一路高歌”,促使“地王”涌现引发巨大的财富挤出效应,诱使各级管理者把“来钱快、来钱稳”的房地产发展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而不自觉地轻视本就“压力大、效益差”的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非一线城市在国家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亦向城市转移,诱使各级管理者认为,目前的房市不景气只是暂时现象,在潜意识中仍会把刺激和发展房地产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导致其不知不觉中轻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样一来,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非一线城市,都会把发展房地产经济视为经济稳增长的“法宝”,让各级管理者沉迷于盲目发展房地产经济的“怪圈”,最终迷失了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对此,笔者认为,需采取三项举措来消除城市房价涨跌悬殊带来的危害。
首先,需把好公共资源国家统一配置度。要制定实施全国一盘棋的公共资源统一发展规划,加大对非一线城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的国家和地方财政双投入,实现非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共享同等的公共资源,增强非一线城市对新增人口的吸引力,消除人口非理性涌入一线城市的乱象,通过人口的有序增长解决非一线城市的房市库存压力。
其次,需把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管控度。要根据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差别化地出台和实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建立健全房地产价格监督管控体系,科学匡算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成本,给予房地产市场合理的利润空间,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接受公众公开监督的前提下,出台土地供给、房屋销售的政府指导价和引导价,避免出现土地胡乱加价、房价随意攀升的乱象,打造具政府公信力的住房消费观念,消除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竞争。
第三,需把好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评价度。要建立健全发展实体经济的科学考评体系,消除“只看经济增长数据,不看经济增长内涵”的片面发展思想,突出保环保、保就业、保医疗卫生教育、保安全食品供给等民生经济发展,以及突出发展各类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出盲目依赖房地产谋发展的“怪圈”,着力推动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从源头确保实体经济发展“不落空”。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特殊待遇”应果断取消 下一篇:解决奇葩证明须提高违规成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