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一靠勤奋二靠运气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28次 更新时间:2015/11/23 9:42:00 |
我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办,是团队里第六个加盟的人,我还牵头创办了卓越网。到2007年底,我基本上创办了两家公司,财务自由,基本退休了。很多朋友让我帮忙,我就用帮忙的心态做天使投资人。可能我运气好,做事也比较认真,在天使投资领域里边,大家很快就觉得我好像还挺厉害的。有三四年时间,我主要就在做天使投资。直到40岁生日时,一大群人劝我再干点儿事,说在硅谷和台湾企业家里,40岁还年轻得不得了,不要看国内的互联网业界普遍年轻,其实我还不老。我自己也一直有个遗憾,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叫《硅谷之火》,当时就特别希望以后能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
可我以前办的公司离这个目标还是挺远的。还有一个机会就是Google发布了安卓,它有机会成为主流。我看到过PC是怎么击败苹果的,我觉得安卓又是一次新的机会,加上我自己这些年里从传统软件业做起,后来被互联网颠覆,又开始投资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互联网模式和思维的理解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我觉得,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可能会是一个颠覆性的做法。
我做小米手机,创始团队8个人,一上来就有5个拥有海外背景,就是一个准备办Global Company的范儿,否则我不用找这么多人,你能理解我的心吧?咱们全找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人也能把这件事搞定,为什么要找微软、谷歌、摩托专门从国外回来的人,就是因为要办一个Global Company。
我做过天使投资人,看到的都是失败,创业90%的公司都会死,它的主旋律就是关门。前不久我碰到一个旧金山的朋友,还在创业,干了4年公司没死,他压力很大。我说公司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说明你已经成了10%的企业。他公司干了4年,活下来了,不错。我知道创业经常失败。出来做小米,我也有压力,主要是面子上的压力,这也是很多成功者再创业的问题。
最开始整个行业80%的人觉得我们不靠谱,但我觉得这都不重要。这个事我想得很透,跟别人没有关系,输了也没有什么。我讲过一句实话:输了,我就踏实了。我们曾经有梦,曾经追过梦,输了也是一种答案。你不至于说自己连试都没试就输了。我们早期的创业是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练本事。今天我们再创业是为了梦想,输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试过了。的确可能赔了一笔钱,的确可能没有面子,但是我们心安,我们努力过,我就这么安慰自己。我后来想,输了也没有什么,输了咱们还可以继续做投资,反正有饭碗。
成功就是两个要素,第一要勤奋,第二要运气好。我们以前老讲勤奋、努力,误导了无数年轻人,以为勤奋就行。我勤奋了几十年,发现也不怎么样,看到别人不怎么勤奋,还老是成功。其实核心问题是,学校也好,我们也好,没有教大家顺势而为,把握机遇,顺着风向走,把握机会很重要。我邀请一个工程师,3年前他不加入我们,3年后他也不来,但原因不一样。今天不来的原因是3年前他看错了,现在再来他觉得自己亏了。这就是不顺势,就算现在不如3年前拿得多,可也比待在那些公司多啊。他们就是没悟出来这个道理,只看到了自己能干,没看到运气的重要性。老想着要找下一个小米,下一个小米谈何容易?
小米成功,运气占了80%,还有就是我们有20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比别人勤奋,又抓住了智能手机的台风口,然后我们就赢了。刚开始做小米,我们计划第一年卖30万部,结果卖了700多万。那时换机潮开始,每个人都希望用智能手机,买不起苹果就用小米了。第二年我们卖了1870万部,300多个亿,迅速崛起。今年可能就四五千万部了。但如果没有这个浪潮,可能第一年30万部,第二年60万部,第三年150万部,有个二三十亿销售额,也很牛,但这就是另一种公司了。跟小米目前的巨星表现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台风把它放大了20倍。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赶上了好时候,他们成功以后老把自己神化了,“造神”运动。普通的读者和评论家没有我们创业机会多,我干了二十几年,看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我知道,一定要顺势而为。看到运气的价值,是一种能力,把握运气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学校教的都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是那1%的灵感重要性可能超过了99%的汗水。1万个小时你是一定要练的,这是成功的基础,但是它不保证成功。
(作者:雷军)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 下一篇:营销模式摇摆 雅芳陷入困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