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要活下来、活得好,必须要管得住、管得好。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和行业自律上下苦功夫。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制度,消除监管盲区;要充分利用新手段、新技术管理信用风险;要继续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最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手段出尽风头,创造了一天之内超7亿次的支付纪录;那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77家P2P平台公司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P2P网贷平台经营惨淡。
作为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业界和投资者广泛关注。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丰富了金融服务,缓解了资金紧缺,成为现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特别是今年7月份,10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发展被进一步导入规范轨道。
但也要看到,历经数年“无门槛,无规则,无监管”的生长后,互联网金融正面临着风险管控失据、经营模式单一、后续发展乏力等难题。无论加入何种新元素,互联网金融归根结底还是金融。无论监管者还是从业者,都应回归金融的本质属性,既鼓励创新创造,又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应该由市场驱动、创新打头,管得太紧会缩手缩脚。所以,鼓励其不断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创新与监管自律并非对立冲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安全管控提出高要求,不是将其另眼相看,反而是考虑到了金融制度和互联网技术的二层性风险,助力互联网金融在市场底线和法律红线之内,更好创新、更快发展。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支付、投资、交易渠道相比,互联网金融在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上更加散点化、扁平化、多元化,也更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一旦信息不对称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蝴蝶效应”就可能更广泛、更具破坏力。
为此,互联网金融要活下来、活得好,必须要管得住、管得好。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和行业自律上下苦功夫。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制度,消除监管盲区。当前,要持续完善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等核心风控制度,并让这些制度真正“通上电”,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充分利用新手段、新技术管理信用风险。比如,可以在保护好客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零散化、碎片化的海量数据整理为系统性强、含金量高的有价值的数据,为降低风险、减少漏洞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要继续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