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上市注册制明年秋天或结果 |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452次 更新时间:2015/11/17 8:58:49 | 在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的消息传出后,注册制落地似乎更加明确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之前虽然对股市评论不多,但一旦涉及此话题,大多绕着发行制度改革转。分析来观察去,笔者就发现了一个无法用证据来佐证,但可以用常理来认知的现象,那就是,证监会里面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或者证监会内部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共识,抱着发行权不放。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权力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让拥有它的人打死都不愿意放弃。而证券市场的发行权,又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点石成金的权力。证监会那么多主席、副主席,还有主席助理、党委书记,为什么只有姚刚获得了一个“皇帝”的外号,因为这个外号和发行权有关,姚刚被称为“发审皇帝”。
像皇帝一样巨大的权力,怎么可能随便放下。所以,证监会这么多年的发行制度改革,从来不会动真格的。偶尔说几句破格的话,即便外界注意到了,又都没有下文了。
直到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中央加大反腐力度之后,笔者相信证监会上上下下,对自己的权力和作用,应该是有了比较深刻的反思。证监会的决策层应该会感觉到,发行权虽大,也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扔出去吧。
于是就真的准备扔出去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行部的一个处长出事了,接着“发审皇帝”姚刚也出事了。凭常理推测,证监会内部对放弃发行权这件事,应该有一个共识了。
这就好办了。
那么,注册制何时能实现呢?
笔者的判断,明年秋天能实现,就算是快的了。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今年夏天,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就注册制发表了一番讲话,这里面就隐约包含了注册制的路线图。
根据黄助理的说法,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需要对现行《证券法》进行修改,同时,要相应制定完善包括证监会行政规章和自律组织自律规则在内的法律实施配套制度。
修改《证券法》,最有可能的时间点是明年的两会。根据笔者的了解,一个法律的修改,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前,还要在社会各界、中央各部委、各地方广泛征求意见,将征求意见汇总,再形成最终的法律草稿,提交全国人大。
也就是说,《证券法》的修改,可能会在明年两会上完成,也可能会延后。如果在明年两会上,《证券法》修改不能完成,那么,这部法律可能要交给后面的常委会来讨论审议。
假设《证券法》在明年两会上如期修改通过。接下来,证监会应该牵头制定实施细则。这个细则的制定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无论是证券法,还是实施细则,都有一个生效时间。等到这些法规生效了,上交所、深交所还要根据上述法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发布,还要设立新的上市委员会,要设置新的发行部门,要调整相应的软硬件系统。这些,都需要时间。
因此,笔者说,明年秋天注册制能够落地,就算快的了。如果明年不能实现,也是正常的。
回到证监会的权力这个话题上。注册制的实施,发审权的下放,是否意味着证监会的权力被削弱了呢?
不是这样的。
黄炜助理的讲话中这样表述,“推进注册制改革,必须以强有力的事中事后监管作为保障。法律应当对监管机关履行监管职责所必需的规则制定权、监督检查权、监管执法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和授权,以有效应对实行注册制后,监管执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新的形势要求。”
这段话,明白一点说,就是证监会放弃发行权后,将强化三大权力:规则制定权、监督检查权、监管执法权。这三大权力的强化,要在《证券法》的修改中体现出来。
事实上,证监会的监管执法权,已经在近期得到很好的体现,频频发起的调查,频频发出的巨额罚单,给外界相当深刻的印象。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黄炜助理提到的另外两个权力,规则制定权和监督检查权。这两个权力应该会有新的内容,会对证券市场的运行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说来说去,证监会依然会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龙头老大,权力大得很。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大商会:在创新服务中崛起 下一篇:高楼“烂尾”只能一拆了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