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向“靠政策不靠市场”的惯性思维说不 | 来源:大连日报 点击数:487次 更新时间:2015/8/31 9:18:58 |
东北经济的持续低迷继续引发关注。《中国经营报》日前指出,制约东北发展的最大软肋不是国家政策不够,实际上扶持政策已应给尽给,而是东北思想保守,不进取、不思变,没有经过真正的市场洗礼,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
细一想,“靠政策”的思维确实并不鲜见。“政策洼地”在官方话语中向来“出镜率”很高,对于许多地方政府来说,推动产业发展,首先从设置扶持政策出发,是顺理成章的流程;帮助企业发展,从政策中找倾斜、给优惠,也是司空见惯的做法。但是,当“政策洼地”越来越多,效应越来越大,难免会影响市场本身的平衡,给市场参与者留下“靠政策”是发展捷径、“靠市场”是一路荆棘的印象。实际上,“靠政策不靠市场”的思维方式早已扩散。笔者在采访中,有的行业人士就认为,其行业发展遇到困难,原因就是政府不重视,没有政策或政策太少;有的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也首先想到和政府要政策,甚至有的企业“专心”围着政府的补贴政策转。
在“靠政策不靠市场”的思维下,形成的是“家长子女”式的政企关系。不少行业协会和商会,其职能不是行业内的协调和组织,而是专攻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也因此偏爱聘请有政府人脉者“搭桥”;很多企业举办商业活动,总觉得如果没有政府参与、没有官员出面,就不如“官方活动”像回事儿。
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政策用多和用好之间并非等号关系。过多依靠政策之力,忽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部门会疲于事无巨细;过度依赖政府的企业,与那些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企业同场竞争时,恐怕也会发现已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现在,东北各级政府也在简政放权,但行政事项流程等方面的简化是“表”,还未真正延伸到政企关系的“里”。有企业提出,现在越到一些基层部门办事反而越难,这些“小权力”者仍以“家长”自居,反映出传统政企关系模式的固化之深。
一直以来,东北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政府部门长期的经济主体角色也使“靠政策不靠市场”的思维方式具有了惯性。改变思维惯性很难,尤其难在思维保守者不容易知道自己思维保守。然而,东北过去的发展基础应成为优势而不是包袱,打破思维惯性,建立以尊重市场为前提的政企关系,是东北经济必须面对的挑战。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菜果鲜价 参考一下 下一篇: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