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融资“拿错钱”恐被鸠占鹊巢 | 来源: 点击数:444次 更新时间:2015/7/27 12:46:49 | 作为电商零售巨头之一的1号店近日来出镜率很高,原因在于两位创始人——董事长于刚和CEO刘峻岭双双离职。
至于离职的原因,外界一直猜想是1号店与大股东沃尔玛之间的经营理念不合,甚至很早就开始传出创始人离职的消息。其实,企业与投资公司的矛盾产生,及创始人出局故事,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理工男创建1号店
翻看于刚的简历,往往是从物理硕士开始的,但却在沃顿商学院以创纪录的速度拿到了决策科学博士学位,而后成为教师、高管、创业者。
2007年的一天,时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与戴尔中国区总裁、分管销售的刘峻岭边吃午餐边议事。席间,刘峻岭劝说于刚一起创业:“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我们应该一起做一件更大的事业。”
刘峻岭是河北人,曾留学澳大利亚,服务过多家外企。他和于刚都有个共同的感受:无论在外企做到多高的职位,他们始终都是这架轰隆运转大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而非发动机。
2007年,于刚和刘峻岭放弃戴尔优厚的待遇,回到上海张江。他们用了4个月的时间做市场调研与商务计划,最终决定做一家电商网站。
2008年7月,1号店正式上线。于刚与刘峻岭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办公,自己设计LOGO,在招聘网站上发广告,去印刷厂印销售目录,再去地铁站和小区发放,去仓库里拣货、盘点甚至亲自送货。有一次,于刚跑去与一家实体超市谈合作,不过最后被这家超市的店长晾了近两个小时,对方甚至没有一声歉意。而另一次,他去上海当地工商局,已经年过50岁的他却被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任意训斥。这样的故事并不少。生气吗?于刚当时只是笑笑,说“这一切将来都可以当故事讲了”。他每天醒来都急于去办公室,用刘峻岭的话说:“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
最早1号店野心勃勃,上来就想卖电器家居商品,但供货商不给货,也没人信赖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上线之后,紧接着就是金融危机,于刘两人甚至连礼品公司为商品做额外包装的活儿都接,月营业额也过不了百万。危机中,他们决定更改策略,专心经营牛奶米面等生活日用快消品,做“网上沃尔玛”。
于刚和他的搭档们终于初尝甜果,1号店的用户数从1万做到10万,他们用了半年,再过半年之后,其用户数已经达到100万。年销售额也从417万增长到4600万元,到2010年爆发性增长到8.05亿元,成为电商“黑马”。
过早放弃话语权
作为近年来上升势头最快的电商企业,于刚当然是有“野心”的。“我1号店的使命,将来是要全品类、覆盖全中国。”渴望迅速扩大规模的1号店,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这并非于刚和刘峻岭等创业团队成员所能解决的。
于是,自2010年以来,1号店相继引入平安集团和沃尔玛两家战略投资者。
2010年4月,平安集团入股1号店。于刚并不愿意谈及此次融资细节,而据WIND数据显示,平安集团此次收购了1号店约80%的股权。
于刚曾经向媒体表示,他寻找投资者,感兴趣的除了对方的资金支持,还有其给1号店带来的战略价值,“他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帮助。”“如果对方看中我们,只看我们能否上市,能否给他赚钱,我们就没兴趣了。”于刚说道。
对于为何选择平安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于刚称,平安给1号店带来顾客价值及品牌支持。一名接近1号店的人士表示,1号店早期引进平安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中平安客户资源。由于1号店与平安万里通合作,平安信用卡客户可以用积分在1号店购买商品,并享受一定折扣。
正是这一合作,使得1号店在2010年开始,用户量与销售收入均加速增长。
1号店在引进平安集团战略注资一年之后,沃尔玛成为其另一家投资者。在创业之初宣传要做“网上沃尔玛”的1号店,终于与沃尔玛有了实质性的联系。
2011年7月,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宣布已就购买1号店控股公司少部分股权达成协议。一个月后,沃尔玛正式入股1号店。据WIND数据显示,沃尔玛此次共收购20%的股权,通过增资方式实现入股。此前有消息称,沃尔玛此次投资6500万美元,从平安集团手中购得1号店20%股权。
而随着平安,以及其后的沃尔玛入股1号店,于刚和刘峻岭等管理层早早放弃了公司的控股权。
当时,外界对此充满疑问,于刚却表现得很坦然。他不想1号店被边缘化,他需要融资实现快速发展,而要实现这些,他必须让出股权。
“用股权换资金。如果融资的结果是把公司做成,那不在乎我股权多少。正如马云,他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也不高,但没有人怀疑他的贡献。”于刚甚至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2012年初,沃尔玛公司对外宣布,已就增持1号店股份达成协议;8月,这一交易获得监管机构批准;10月26日,沃尔玛正式宣布已实现控股1号店,取代平安集团成为1号店大股东,持股比例约51%。
据悉,在沃尔玛完成增资之后,平安保险目前持有1号店36.9%的股份,而于刚等管理层则持股11.8%。
时至今日,不知于刚回想起当初“如果融资能把公司做成,不在乎剩股权多少”的想法会做何感想。
融资最怕“拿错钱”
或许,正是因为有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经历,于刚与刘峻岭更容易放低自身对企业的控制欲,也更容易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与对接。
这或许也是于刚与刘强东最大的不同。比起那个动辄设立“打苏宁指挥部”的刘强东,于刚和刘峻岭显然少了许多“杀气”。投资1号店前,沃尔玛也曾询价刘强东的京东商城,但终因后者不愿放弃控制权而作罢。
然而,沃尔玛入主后,于刚开始屡屡被传离职。
一位在1号店工作过的高管表示,沃尔玛收购1号店,是为了学习在中国市场如何做电商。而两位创始人经常出现的离职传闻,也折射出1号店原来的高管团队理念与沃尔玛之间存在分歧。
也有报道表示,于刚与沃尔玛存在对赌协议,离开可能是因为输掉了对赌协议。2014年,1号店第一次没有对外公布全年营业额,和国内其他电商一样,1号店目前仍处于烧钱阶段,尚未开始盈利。
据曾供职于1号店的员工介绍,3年前沃尔玛对1号店增资的同时签署了对赌协议,对3年后,也就是今年的销售额及用户量提出了考核标准,两位创始人因未能达标而最终离开。
联商网主编诸振家、零售专家丁利国等业内人士均认为,按照沃尔玛的风格,3年前就在寻求全资控股1号店。“其实沃尔玛已经陆陆续续把其高管换掉,最终肯定全部换掉。”丁利国表示。而钟白也介绍说,从今年开始,沃尔玛已经陆续派驻60多名美国团队成员进驻1号店。
其实沃尔玛控股后,对1号店的创新反而造成一定掣肘。1号商城作为平台需要有很多合作项目,当动用到LOGO等核心资源,需要向美国沃尔玛报备审批,一来一回可能半年时间,错过了很多机会。
1号店的团队背景是纯电商的,这与传统超市理念还是有冲突的。可能留下来的高管反而是后来加盟的、有线下运营背景的高管,比如从乐购挖过来的,副总裁兼生鲜事业部负责人曹薇。
其实,早在2010年平安手持8000万入股1号店绝对控股80%就已经注定于刚不能再独立决策,以保险为主业的平安任何布局都是为主营业务考虑,并不是一个“安静的投资人”。此后,借助1号店布局医药健康领域未果的平安将股权转手沃尔玛,更是注定1号店再也没有独立的机会,只能是零售巨头多业态的一种补充。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凶似乎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选择,而非每一位公司创始人都能像马云那样能hold住强势的投资人。
股权的分散导致控制权旁落的风险伴随每一位创业者,小到尚在跑马融资的创业企业,大到阿里巴巴、京东,随着多轮融资,股权无一例外地被不断摊薄。
对于“1号店们”而言,只有不断融资获取资本支持才能扩大市场份额,随之而来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互相绑架的过程。企业发展一路向好的时候投资人与经营者都相安无事,一旦出现问题,资本与管理团队的意见相左从而引发董事会矛盾,经营者的控制权也有可能遭遇挑战。“融资——扩张——再融资”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就是京东商城,这家企业也如1号店一样曾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曾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也曾一度与沃尔玛进行谈判,但面对沃尔玛希望控股并最终全盘收购的想法时,刘强东拒绝了。由此,引入投资者的不同选择让两家原本就差异化竞争的电商走的更远。
在刘强东看来,“把很多精力耗费在了和股东的沟通、博弈上”与业务发展是冲突的,“京东在业务增长的快车道上,创业公司希望把精力全部放在业务如何增长、用户体验如何改善等问题上,这时对创始人来说,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有益的。”
根据京东招股书披露,按照京东的A/B股规则,刘强东所持股票属于B类普通股,其1股拥有20票投票权,而除刘强东之外的其他股东所持股票属于A类普通股,其1股只有1票投票权,刘强东虽持股比例仅有23.67%,但其投票权比例却高达86.12%。股权设计背后是刘强东对控制权的极度重视以及对多次巨额融资的预估——只要其股权不被稀释至低于4.8%,他就能控制总投票权超过50%,确保企业控制权不旁落。
其他诸如谷歌、Facebook多家企业也都是采用类似A/B股权结构,毫无疑问这种具有超级投票权的股票为这些创始人赋予了足够的空间来制定长期计划。
如今,对于1号店的创始团队而言,从2010年“拿错钱”开始的这场艰苦又漫长的对抗终于画上了句号,“这其中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一位1号店核心高管不愿透露期间种种博弈,但他说“1号店的经历可以为每一位融资的创业者提供参考”。
对于“1号店们”而言,只有不断融资获取资本支持才能扩大市场份额,随之而来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互相绑架的过程。企业发展一路向好的时候,投资人与经营者都相安无事,一旦出现问题,资本与管理团队的意见相左从而引发董事会矛盾,经营者的控制权也有可能遭遇挑战。“融资——扩张——再融资”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典型,就是京东商城,这家企业也如1号店一样曾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曾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也曾一度与沃尔玛进行谈判,但面对沃尔玛希望控股并最终全盘收购的想法时,刘强东拒绝了。由此,引入投资者的不同选择让两家原本就差异化竞争的电商走得更远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伏天高温 蛋价菜价上扬 下一篇:民企迎来“利好政策频传”机遇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