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海外“僵尸肉”上国人餐桌漏洞在哪 | 来源: 点击数:392次 更新时间:2015/7/9 10:53:57 | 近日,湖南、广西等地海关破获了一批走私冻品案,有的冻品是“肉龄”达到三四十年的“僵尸肉”,不仅触目惊心、令人作呕,最重要的是走私冻肉有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
“僵尸肉”漂洋过海,到了中国边境,又“几经周折”上了餐桌,从海外到餐桌的环节不少,监管不少,“僵尸肉”怎么摇身一变,成了“美味佳肴”,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据了解,边境口岸监管存在漏洞。据相关人员介绍,走私冻品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链条和路径,走私人员在境外低价采购,发至香港拼柜,后发至越南中转,在中越边境的芒街市拆解,再雇佣边民分散将冻品运至广西东兴;或者是将冻品分散藏在其他的物品底下,采用专车运输过境,人货分离运输。
广西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中越陆地边境全长1300多公里,涉及地区多,监管工作难以到位,走私活动猖獗。边境贸易批次多、品种繁杂,检验检疫任务繁重,逃漏检、夹带、调换进口货物、没有如实申报进口货物等现象时有发生。边境口岸监管漏洞让“僵尸肉”进入到我国境内。
有分析称,批发市场监管流于形式。走私冻品运到境内后,在广东、湖南等地集散,通过冻品批发市场分销到全国。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冻品吞吐量约80万吨,其中来源不明的冻品占到约1/3,即每年约有30万吨的质量无保证的境外冻品通过红星冷库的门面分销到湖南省内及全国各地。
批发市场准入门槛低,不需要提供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就可进场销售,质量控制的市场准入制度形同虚设。包装和标识不符合规范,缺乏产地、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质量安全信息不可追溯。安全检测意味着增加批发市场设备和人工的支出,安全检测、检验只是流于形式。批发市场的市场准入、包装、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和检测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僵尸肉”从批发环节顺利进入到零售环节。
另外,网店提供兜售渠道。走私冻肉除了通过各地实体店进行销售,互联网平台成为其主要销售渠道。目前法律法规对电商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电商的销售食品的准入门槛、相关资质、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网店兜售问题食品,消费者很难对网购食品进行售后维权,货运环节,收货人与货物往往是分离的。走私冻肉进入国内之后,货物由物流公司运送到交货地点,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对货物的质量安全问题毫不关心,也不核对收货人的真实身份,即便知道是非法冻品,司机也是明知故犯的。
业内人士指出,食品安全是囊括“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链条的安全,强调国内流通;而这次是跨境流通的食品出了问题,这也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警示,整个流通的安全不仅仅要关注国内流通,更要考虑“从海外到餐桌”的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策略要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前移监管重点,延伸监管链条,设置多道防线,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管控,尽一切可能将隐患消除于未然。
首先,加大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化解食品安全问题已是刻不容缓,要采取最严厉措施,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零容忍”。立法为本,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细化规范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修订食品安全法,填补电商销售食品等领域存在的法律法规空白。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最严厉的处罚对待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借鉴国外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不安全的商家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其次,是保证防控一线力量,不留死角。检验检疫部门要充分保证防控一线的力量,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入境活动。在走私猖獗的边境地区设置严密的监控网络,堵住食品走私入境。食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对于进口食品安全控制采取“批批检验”的安全控制模式,对食品严把审批关,审批原证书、原货柜、原铅封等。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电子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实施全过程电子视频监管。全面清理进境肉类指定存放冷库,完善进口冻肉冷库管理。另外,仅仅依靠口岸检验检疫还不够,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加强对食品输出国注册管理,对进口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资格认证等。
另外,加强国内流通安全管控,严防死守。批发市场是食品安全的“闸门”,加强食品国内流通安全管控,首先要把好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关。推行“绿色批发市场”的认证工作。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进行索票、索证。加强市场产品检测,完善不合格产品处理措施。规范包装标识,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确保产品信息和产品流向可追溯。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各利益主体,必须树立“全社会治理”观念,由政府、行业组织、消费者等主体运用法律、市场、行政、媒体等多种手段,共同参与治理。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公安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配合,跨省联动,对食品安全分段管理,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网络。
>>链接
国内国际大米价格倒挂
随着国外大米价格不断下滑,中国本土大米与国外产大米的价格差距逐步拉大,加剧的价格倒挂也使得大米走私日益猖獗。据悉,不久前,由海关总署指挥南宁、昆明、重庆、长沙等海关统一开展的“6·18”打击大米走私专项行动已成功打掉9个大米走私犯罪团伙,初步查证涉案走私进口大米5万多吨、玉米4000吨,合计案值达2亿余元。
今年年初,南宁、昆明、重庆、长沙海关对辖区内走私大米情况进行线索排查,发现有走私团伙将境外大米、玉米等粮食大规模走私入境后运往内地销售的现象。经过4个多月的侦查,海关总署基本摸清涉案团伙涉嫌走私粮食的犯罪情况。
根据各地海关的初步查证,犯罪嫌疑人先与湖南、重庆等地嫌疑人商定走私大米、玉米等粮食的品种、数量、价格等细节,然后在境外组织大米、玉米等货源,再组织人员将粮食从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未设立海关的地点偷运走私入境,随后雇佣大型货车或通过铁路运输将走私粮食运到湖南、重庆等地嫌疑人手中,并最终在两地销售牟利。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海关已查获大米走私案件297起,查证涉案大米8万余吨,案值近3亿元。海关总署表示,下一步将针对大米等粮食走私活动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并将打击重点对准幕后走私团伙,坚持“打头挖根”,坚决遏制粮食走私势头。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最新报告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5年最低。受低油价影响,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2015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报告也强调,厄尔尼诺气候到来、美元升值和近期油价上涨等因素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推高粮价。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建行董事长:推进混改 计划引入大型民企 下一篇:在“四个全面”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