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抓好“三严三实”教育工作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想。习近平的“严”“实”思想,体现着先进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展示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和思想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申明了党的干部由“修身”经“为政”到“成事”的内在理路,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的理论武器。现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解决与“三严三实”要求不符合的问题主要有五个。
一是全局意识不强问题。全局意识是党的干部思想观念的首要必备。全局意识,就是指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全局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核心利益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局。顾大家,丢小家,讲究的就是全局意识。全局意识事关战略部署,事关整体合力,事关人心向背。一个班子、一个领导干部全局意识的强弱,折射的是其党性素质的强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做到站高、看远、想深,让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成为全局的一部分,让全局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落实好党中央的方针政策。
二是人生观、世界观方向偏离问题。人生观、世界观方向偏离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当前,由于在一些干部中动摇和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才会导致他们人生观、世界观方向有所偏离。有的干部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抛弃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松懈了自己对世界观的改造,从而不能正确地坚持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能坚定立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与党的理想事业背道而驰,甚至蜕化变质、堕落腐败,导致他们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三是公私利益关系摆放不准问题。公私利益关系摆放不准表现为:公私利益矛盾冲突时以私人利益为第一位,甚至将公利转为私利,个人主义突出,脱离群众。一些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意志不够坚定,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群众意识淡薄,导致他们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有的干部脱离对人民和社会的贡献精神,到处摆领导架子,大搞个人主义,树立个人权威;有的干部用权力来树立威信,与人民群众越走越远;有的干部好大喜功,惟政绩至上,欺下瞒上,巧立名目,把本应为民服务的工程变成树立自己形象的政绩工程,增加群众负担等等。虽然这样的干部为数不多,但已经在民众心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四是事业心与责任感缺乏问题。事业心、责任感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各级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一个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的干部很难有所作为,想的更多的可能是明哲保身而不是造福百姓,不能把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这样的干部不仅称不上是好的干部,也称不上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怕犯错误怕麻烦,搞表面文章,在其位不谋其职,就是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的直接体现,反映出的是其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为事业奋斗的决心和意志。“三严三实”要求的“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五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表现为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干部能上不能下,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干部管理制度不规范,考核形式较简单,考核方法不科学,对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干部监督制度不完备,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实际存在权力差,监督缺乏整体性,忽视防范性监督;用人责任追究制度缺失,纠错机制不健全。一些得到群众认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也没有形成制度或与之对接的法律法规;在现行制度中,本应坚持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在选拔任用工作中都难以充分实现。监督考核体系不确实。单一的监督考核的手段,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所以监督考核的成果不明显,起不到真正作用。监督考核结果不能充分采用,甚至法外开恩,也让一些触犯法律、法规和党纪,本应受制裁的干部成为漏网之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监督考核体系的完善。我们应以党的领导干部“五做”为具体要求,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党的领导干部“五做”是:应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做成什么。
只有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充分发挥其带头领航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