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僵尸肉”蹿上餐桌的考问 | 来源: 点击数:447次 更新时间:2015/6/24 9:05:46 |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6月23日新华网)
通过无良商贩的大量走私,那些“僵尸肉”竟然蹿上餐桌成为“佳肴”,听着就让人想吐。因为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过程中滋生各种细菌,甚至腐烂了又重新冷冻,其食品质量之恶劣简直没法形容。“70后”猪蹄、“80后”鸡翅,如此骇人听闻的细节,倘若不是海关总署的查缉行动,公众几乎不敢想象,这也再次印证了那个可悲的事实:无良商贩道德底线溃烂了,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僵尸肉”逃过层层监管蹿上餐桌,舆论追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击走私力度亟待加强,二是对走私商贩必须重刑惩处。为此,必须在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上发力。一方面,打击走私“僵尸肉”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倘若“谁都参与、谁都不管”,则不可能有力度;另一方面,无良商贩走私“僵尸肉”或者“疫区肉”到国内,无异于危害公共安全,理当严惩。
走私的“僵尸肉”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为何未曾遇到阻拦?正规的冷库为何能给走私的“僵尸肉”提供储藏且从来不被相关部门查处?何以能够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在终端零售环节,有效的食安监管又体现在哪里?为何“僵尸肉”不是被层层监管发现,而是被海关查缉曝光?等等。这些问题发人深省。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涉及到食安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僵尸肉”蹿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会极大地降低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暴利无所不用其极。“僵尸肉”蹿上餐桌再次发出警醒: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亟待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中信银行再发大额存单 利率上浮40% 下一篇:走私“僵尸肉”如何蹿上餐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