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东北振兴“四则运算”
运用“四则运算”,破解再显疲态的东北发展难题,成为近来专家学者们思考的热点。近日在沈阳召开的“新常态下求解东北振兴”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东北必须解脱“加法”依赖症,做足“减法、乘法、除法”功课。
“加法”依赖症不可持续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
专家们认为,东北振兴十年,总体上主要靠投资拉动扩大总量的“加法”做得多,而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简政放权提高市场效率的“除法”,这些能够提升经济“含量”的工作做得少,有待“补课”。
从统计数据看会更加直观。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但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枝独秀,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0%。财税来源中,房地产一业独大,在东北许多地区占比达四成多。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东北经济这些年“加法”做得多,相当于依靠“输血”换来高速增长。而进入新常态,投资减缓、房地产回归理性,东北经济没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转换,增幅下行非常明显。
“简单做加法能保持经济增速,对调结构作用不大。”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表示,东北这些年经济增长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掩盖了自身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一旦投资下滑,原有问题又都暴露出来。现在的结构性问题与十年前相似。
做好“减”“乘”“除”激发内动力
专家们认为,本轮东北经济下滑的深层次原因,既有东北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不到位的制度性因素,也与东北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分布中未能争得多少红利有关,更与东北工业化进程起步早的结构性因素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做好“减法”“乘法”“除法”,用改革和创新激发东北内生动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浩进说,东北振兴十年来,一些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如钢铁、水泥、造船等扩张迅速。但对于这些过剩产能也不能简单淘汰,而应该引导、鼓励产业升级,并兼顾环境保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说,东北地区适应互联网经济的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原有传统优势产业被中西部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没形成,原有经济增长点又在逐渐衰退,特别需要靠创新来驱动。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吴浩说,东北是中国市场边远地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总是向最有效益的发达地区流动。再加上东北市场发育不好、环境欠佳,自然较难吸引资本。这就必须要多做“除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则运算”协调运用重塑振兴观
东北是新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和工业化的发源地,实现振兴具有全局意义。协调做好“加减乘除”,不仅是东北迈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对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作用。
新常态下东北振兴到底要振兴什么?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光认为,东北振兴不等于振兴老“国有”基地,而是体制创新;振兴不是简单的扶持政策,而是全面振兴“战略”;振兴不等于振兴第二产业,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东北振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金凤君则认为,未来东北振兴要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实现振兴战略的四大转变: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优化传统产业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从单纯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向推动新型城市化转变,从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向城市化引导工业化转变。
“地方政府债务、资源依赖症、外部风险传导……”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所所长王刚说,东北地区很多问题交织在一块,不是一时用投资拉动、优惠政策能解决的。国家应该从战略层面,以东北大框架出台一些更精准化的政策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