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三十而立瓦房店风华正茂再扬帆
来源: 点击数:511次 更新时间:2015/4/1 8:15:25

    继往开来谱新篇

    ——写在瓦房店建市三十周年之际

    侯祯涛(中共瓦房店市委书记)

    2015年4月1日,对于瓦房店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30年前的今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瓦房店正式撤县建市。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瓦房店的发展之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30年来,全市人民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经受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考验,一草一木相续,一砖一瓦累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迎来了世纪更替,谱写了发展新篇: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产业层次实现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社会建设更加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苹果之乡”、“轴承之都”等金字招牌愈加闪亮,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百强县等国字殊荣更加耀眼。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站在30年的历史节点上,今天的瓦房店,就像一个“80后”迈入了而立之年,也正面对着“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经济特别是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压力较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十而立”的瓦房店,正处在满怀梦想、干事创业的年景,我们始终坚信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30年的发展,为瓦房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以庆祝撤县建市30周年为契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保持荣誉,再立新功。

    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瓦房店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但在当前新常态的经济时局下,如果不奋勇争先,就会被迅速边缘化。我们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把产业结构调优,把发展短板补齐,在保持定力中培育新优势,在主动作为中实现新增长,努力保持并提升瓦房店东北县域经济排头兵的优势地位。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着眼打基础兜底线,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带动城乡居民增收,通过推进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带“一区一带”建设优化城镇发展格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更加突出民生改善、环境优化和城市建管,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我们要围绕促进发展、激发活力,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利用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机遇,抓好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举措的承接落地,立足瓦房店实际,领导上更加用力,工作上更加务实,使改革新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清障搭台扶持大众创业、激励万众创新,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中有更大作为。要找准突破口,寻找切入点,重点在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推出一批能够叫得响、立得住的硬招实招,为改革发展加力,让人民群众受益。

    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稳步推进各项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要积极支持、积极响应、积极落实依法治国,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切实抓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信仰,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向实际行动转化、实际行动向实际效果转化。要确立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规范性、保障性作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立上下贯通的社会服务体系,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制度约束力。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践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以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实干的作风不断巩固扩大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滋润辽南富庶地,而立之年豪情满怀再扬帆。展望新航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百万人民同频共振,务实争先,奋力谱写好无愧于时代的中国梦瓦房店篇章!

    轴承之都再发力

    高顺东(瓦房店市政府代市长)

    瓦房店原名复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辽南工业重镇。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县撤销,瓦房店市成立,从此揭开了瓦房店历史的新篇章,开创了瓦房店发展的新纪元。

    撤县建市3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铿锵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在省委、省政府和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瓦房店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顽强拼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3亿元,是1985年的118倍;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是1985年的110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是1985年的185倍。在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瓦房店排名第11位,稳居东北首位。先后获得“中国轴承之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北县级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

    光荣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建市30周年,是瓦房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今后,我们将牢牢把握新常态下蕴藏的转机和机遇,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努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系统化推进城市建设,打造介于大连和营口之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此释放城市张力,形成良性循环。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棚户区和旧城区改造,加强污水、垃圾、道路、城市供水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捷,城市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按照“东进、西拓、南延、北扩”的思路,推动瓦房店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产业布局向乡镇转移。以复州城、老虎屯、谢屯等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以国家级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动,推进太平湾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

    (二)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其中,重点发展轴承、机床、核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家纺流苏、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炉排等乡镇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扩大水果、蔬菜、花卉等设施农业面积,加快发展畜牧业和现代渔业,抓好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新兴服务业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其中,将抓紧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融合;适应经济动力转换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以温泉疗养、海滨旅游、运动休闲、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尽快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三)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复州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轴承之都经济发达、充满活力。我们将传承好轴承工业文明和深厚历史文脉,通过培育创新文化,营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市场真正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优秀的人才在瓦房店都有机会、有舞台、有空间。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整体、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各种利益依法调解、各种矛盾依法解决、各项社会事务依法管理。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30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让瓦房店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以民生为本,多施富民之策,多辟富民之道,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不平凡的三十年已经载入史册,瓦房店的现代化建设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从靠土地养老

    到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0年前,村里没有社区服务中心,没有健身室、图书室,更没有广场。现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达134个,设有综合服务室、体育健身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12个室,室外还有文体活动广场,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和文化长廊等。老百姓不出村,就可以在综合服务室里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也解决了业余文化生活落后的问题。

    2014年,瓦房店市在大连市率先实行了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无死角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使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实惠。社会保险实现“五险”统征,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均为大连市级统筹。

    2001年8月,开始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1月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中小学生、婴幼儿、老年人、大学生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障。2005年10月,瓦房店市正式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看病也能报销。

    2011年4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了几十年来农民以土地养老的旧模式。同年7月,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14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80元。

    从“肋巴条、搓衣扳”

    到“四网一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瓦房店市县级以上公路只有365.2公里,除了94公里是灌入式沥青黑色路面,其余均为白色路面即土路,技术等级都是三、四级路。许多路面坑洼不平,波浪迭起。“新金(县)的路,庄河(县)的桥,瓦房店的公路肋巴条”,这是当时大连人对瓦房店“搓衣板路”的形象描绘。而如今,瓦房店市公路等级不断提升,已形成“四网一环”的公路格局。

    1999年,瓦房店市率先在大连北三市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到2006年,共新建乡村公路764公里,总投资近6亿元,为217个建制村通上柏油路,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进入“十五”期间,随着国省干线相继提级改造,瓦房店市对五个城市出口进行了彻底拓宽改造,全部达到一级公路标准。进入“十一五”,瓦房店市公路网状况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管养里程达到了666.823公里,其中,国道72.991公里,省道240.551公里,县道353.281公里。桥梁470座,14852.25米,涵洞1144道。“十一五”期间,全市县级以上公路建设共投资8.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5.2亿元。

    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也如雨后春笋。1985年全市拥有乡级道路31条429.69公里,专用线路3条39.1公里,村级道路24条251.6公里,全部为土路。现在全市拥有乡级道路116条757.776公里,村级道路394条811.256公里,全部为黑色路面。农村公路上尘土飞扬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

    从“老三楼”

    到商业综合体

    30年前,瓦房店最大的商店叫“老三楼”(春英商厦)。如今,这家商店已经淹没于南共济街熙来攘往的商潮中,在新兴的大商新玛特、华太财富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面前,见证着30年的巨大变迁。

    老一辈商业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瓦房店市市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市场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居民日常食用的粮油肉需凭票供应,穿着服装基本以手工的灰、黑、褐色为主,物质匮乏,市场供应紧缺。

    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瓦房店市商贸服务业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类拉动内需政策推动商贸流通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最近10年中,友嘉、大商新玛特、家乐福3个大型连锁超市的引进,各式连锁餐饮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永和豆浆等的进驻,使瓦房店的商业业态有了质的提升。

    现在,人们常去的除了集贸大厦、商业大厦、金谷大厦外,还有近3年建成的大商新玛特、大伟时代广场、妇女儿童服装店等现代化商场,不久后华太财富广场也将开门纳客。市民买电器,可以去国美、苏宁等,买家具可以去新华家具大世界、亿达家具城等。30年后的市场,呈现的是一片蓬勃繁荣的景象,街道上的人们不再只有灰、黑、褐色,而变得五彩缤纷。

    30年前,瓦房店市区只有两三家银行机构,如今,20多家银行机构遍布城乡。传统的商品流通方式正在改变,“网商”、“微商”开始风行,物流、快递业迅猛发展。瓦房店市于去年改建了电商大厦,引进了阿里巴巴诚信通(1688.com)交易平台,助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地发展。

    从最寒酸

    到最气派的建筑

    30年前,瓦房店市教育经费总投入每年不足1000万元,如今已达到每年10亿元,增长达100倍之多;三十年前生均公用经费只有50元,如今已达1300多元,增长达20多倍。

    2006年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以建立,实行了公用经费市级统筹;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实施了“免除杂费和教科书费”的“两免”政策,全市每年受益学生达到7万多人,减免费用每年达4000万元;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彻底解决了困扰教育数十年的教育经费不足的“老大难”问题。

    30年前,全市城乡最破旧、最寒酸的建筑是学校,不仅没有一台计算机,各种辅助教学用具也几乎为零。而今,最漂亮、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计算机、班班通、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全市中小学拥有1万多台学生用计算机和6000多台教师用计算机,全市有班班通教室1523个。尤其近10年来,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和建设工程,先后投资10亿多元,新建和扩建城乡中小学近百余所,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消灭了农村中小学7万多平方米的危房校舍,彻底改变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暖气、食堂、水厕、塑胶操场、体育馆、标准校车……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在全市城乡学校成为标准配置,农村幼儿园改造工程正在启动,一座座与城市无异的标准化乡镇幼儿园拔地而起。

    伴随着教学条件的极大改善,瓦房店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瓦房店市被评为教育科研全国先进试验区,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为省及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全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2012年完成“双高普九”任务,2014年全市又开始了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创建基础教育强市”的更高工作目标迈进。

    从技术设施落后

    到向最好看齐

    30年前,瓦房店各级医院建筑老旧,设施落后,主要的医疗设备只有X机、心电图机和B超以及简单的化验设备,而且床位奇缺,30年后,这些设备已经成为村级卫生室常见的装备,动辄数百上千万的设备已经成为市级医院的标配。市级医院矗起高楼大厦,乡镇医院也从低矮的瓦房进入现代化的楼房。如今,瓦房店已建立起完善的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18个,其中医院13个,乡镇卫生院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门诊部3个,个体诊所212个,村卫生室417个。有公共服务专业机构34所,其中市级4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结核病防治所)、乡镇、街道办事处防保站30所。全市目前有核磁共振2台、CT机12台、数字减影X光机2台、大型X光机5台、彩超诊断机20台、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台,以及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各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心脏冠脉造影术、支架手术、颅内血管造影术、溶栓术、肿瘤介入、腹腔镜手术、前列腺汽化电切也成为医院常规手术。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位于全省县级前列。

    各医院致力数字化建设,全市已有4家医院实现了医院数字化管理,特别是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在2010年投资2000余万元全面实现医院管理数字化,成为辽宁省首家数字信息化县级医院。

    从粮菜青黄不接

    到菜篮子“四季鲜”

    30年前,春天是吃粮吃菜青黄不接的难捱时光。如今,不管什么季节,菜市场蔬菜水果都是琳琅满目。30年里,瓦房店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动摇,结下了累累硕果。

    打破季节控制,向现代设施农业要“新鲜”。瓦房店市是冬季利用日光进行温室蔬菜生产的发源地,是国家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温室大棚广泛种植茄果、叶菜、瓜菜、根菜等四大类上百个品种。大量新鲜蔬菜反季上市,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目前瓦房店市温室和冷棚为主的果菜保护地设施29.29万亩。

    向优良水果要收成。发展以苹果和樱桃等树种为主的水果栽培。特别是以富士和国光等为主的苹果栽培,果品远销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驼峰”、“东马屯”、“鑫龙”等果品荣膺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

    向畜禽养殖业要规模。猪牛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72万头、17.5万头、76万只和1.25亿只;特别是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是辽宁省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数量最多、养殖规模最大的县级市,年饲养量突破1亿只,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向深加工要附加值。1985年,全市农村仅有大豆榨油、粮食酿酒和粉条加工等小型农产品加工作坊12家,到2014年,全市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5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初步构筑了畜禽加工业、水果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经济作物加工业四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其中肉鸡加工企业年加工设计能力4亿只,居全国县级之首。

    创建示范区。近几年来,瓦房店市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从农业种养源头治理入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2012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是东北第一个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13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水果、禽肉)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质量保证,也为农产品出口打开了方便之门。

    从辽南工业重镇

    到中国轴承之都

    30年前,辽南工业重镇经历了改革阵痛,30年后,中国轴承之都巍然屹立。30年间,瓦房店走出一条工业兴市、工业立市之路。

    1985年全市各类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达3308户,总产值只有10.8亿元,30年后,瓦房店市规模企业已达千余家,工业总产值已过千亿大关。以轴承产业为代表的两大产业集群、六大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引领瓦房店市成为东北县域经济的龙头。

    2000年开始,改制后的瓦轴生产经营驶上了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瓦轴集团以生产国家16个重大装备领域的配套轴承为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先后完成了铁路轴承、低噪音电机轴承等几十个改造项目,建设了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和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大连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轴承集团。新建的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新区,建设12个工业装备轴承、精密磨床、精密功能组件等项目。新工业园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研发设计技术、高端产品为目标,建设一个“精密技术领先,绿色制造覆盖,信息技术集成,环保节能达标”的现代工厂。2015年全部项目实施完成,投产后形成100亿元的销售额。

    轴承产业是瓦房店首要战略产业,瓦房店市正在围绕打造辽宁第一,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制造基地,大力推进轴承产业做大做强。2007年,瓦房店被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唯一的“轴承之都”称号,2008年轴承产业集群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2011年,轴承产业集群被辽宁省政府评为“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3年,轴承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被工信部批准为“轴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目前,瓦房店已建立起生产布局基本合理、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轴承企业并存的较为完整的轴承工业体系。瓦房店可生产4万多个型号的轴承及零部件。2014年,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2015年,预计轴承产业集群完成700亿元。全市现有轴承企业605家,其中企业集团8家,规模以上轴承企业311家。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印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最宽

    到最窄的大宽街

    30年前,双排道的大宽街是瓦房店市内最宽的一条街,如今,大宽街变成最窄。经过几代人的添砖加瓦,瓦房店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和城市功能获得质的提升。

    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2002年9月至今,先后投资2.2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的污水处理系统、6万吨/日的中水处理系统,以及配套的污泥处理系统等。同时投资近亿元,建设东北地区县级市第一个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其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国家最高一级标准。

    城市LED照明:2008年底至2009年初,投资3700万元,瓦房店成为当时国内首家实现路街LED照明的城市。目前,瓦房店市城区路灯实现全覆盖,彻底消除摸黑路。

    城市休闲公园:2014年,投资2800余万元的南山公园投入使用,南山公园城市健身步道申报世界吉尼斯最长城市健身步道成功。加上其他3座已经建成的环城山体公园、19座市民休闲广场,瓦房店市民正式进入“10分钟文体生活圈”。

    城市道路:30年前,瓦房店城市道路里程只有100余公里,现已猛增至263公里,主次干道已达70条,基本形成了“五纵二横一环”的干线交通格局;市区内主次要干道、商业街两侧、广场、公园人行步道全部铺设盲道。新建居住小区的人行道、停车位、公共服务设施全部按无障碍要求进行建设,市区无障碍体系基本形成,瓦房店市率先成为东北地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县级市。

    城区绿化: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公园、广场为点,以东西长春路、南北共济街为轴线,以城区周山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格局。2001年瓦房店市被省命名为“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目前,全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30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0.41%,绿地面积达到1150余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53%,公共绿地达到330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5平方米。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 最高偿付50万元 下一篇:“蝶变”瓦房店转身向海打造蓝色经济带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