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互联网不仅推动了一批新企业的崛起,也对传统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渗透至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等多领域,其中一些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当前,既要加快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更要推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深度融合
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农业变得更智慧
“土里刨食”的农业遇到“高大上”的互联网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山东寿光的许多地方,各种小土棚已变身钢结构大棚。通过在精准智能大棚内布置光照、温湿度等传感器,配合喷淋、卷帘控制器以及视频监控摄像头,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查看农业生产现场,并远程控制设备运行,实现了智能化操控。
不仅农业生产向智能化发展,农业经营也在向网络化转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促进产销衔接、倒逼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迅猛增长,全国涌现出一批“淘宝县”和“淘宝村”。
如今,农业企业和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底,3G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宽带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91%;农村网民1.77亿,占网民总量的28.6%;农业门户网站群基本建成,涉农网站超过4万家。
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和应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
按照农业部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关规划,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有望从2011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专家认为,今后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两个增长点:一是生产领域的智慧农业,二是经营和流通的农产品电商。
智慧农业方面,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望加快。农业部门将研制推广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研发和推广基本农田整理、复垦和耕地质量监管保护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等。
农产品电商方面,电商会不断掀起一轮轮的下乡大战和农产品狂欢。阿里巴巴召开“县长大会”,未来3至5年拟建10万个村级淘宝服务站。此外,本地化生鲜电商也是农产品电商的一大方向,通过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安全性、冷链物流等3大难题。
工业制造正在从规模化定制转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工业互联网浪潮袭来
“生活互联网发展已很活跃,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工业互联网是要做到通信、控制和计算的集合,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
一种通俗的说法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所有机器和人都能实现联网。机器联网能做什么?“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整。”邬贺铨回答说,比如加工制造机器能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了解加工的状况,通过反馈来调整机器的加工程序。时间、温度、材料变了,加工程序也会变。这正是业界所说的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时代,工业制造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从规模化定制转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硬件终端从单纯的硬件设备变成大型移动智能终端。
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巨大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目前,许多工厂应用的智能数字化设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都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梓钧表示,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信部在2013年8月就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并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现阶段集中体现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苗圩表示,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以及衍生催生的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模式。
据苗圩介绍,2015年将研究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绘制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具体包括继续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研究制定鼓励车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推广应用,制订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等。
工业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提升作用巨大。邬贺铨说,“如果按早期工业互联网能够给行业带来1%的增值计算,对于航天产业就是300亿美元,对于电力行业就是600亿美元,对于铁路就是2700亿美元,对于医疗行业就是6300亿美元。”
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基础是智能终端的普及
传统服务动起来
在2014年“双12”电商大促中,阿里巴巴一项“手机支付5折,封顶100”的活动破天荒地让无数大爷大妈们第一次用上了支付宝钱包的移动支付,扫光了2万家超市的货架。而年轻人们早在年初的打车软件大战中就学会了手机支付。在2014年,从零售流通业到租车、家政、餐饮、医疗……无数最传统的线下服务业被裹挟着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基础是智能终端的普及。截至2014年6月底,在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已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每部智能手机背后都是一个人,这也让传统服务业第一次能通过手机掌握到每一个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百度直通号和支付宝服务窗,线下服务业将自己的CRM(客户管理系统)搬上互联网,更了解自己的消费者。野兽花园咖啡创始人黄峰告诉本报记者,在接入微信公众平台后,半年时间里收集了4万消费者的数据,目前咖啡店30%的营收来自微信支付。“在线点单除了能节约人力成本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顾客什么时候来、有什么喜好,甚至于坐哪张桌子都很清楚,消费者在我们这里的服务体验当然会超过传统的咖啡店。”
移动互联网独特的社交属性,也让服务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包括AA租车、易到用车在内的商务租车服务和e家帮、云家政等家政服务,一个共同的卖点就是强大的点评系统。“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消息不对称,让过去消费者很难寻找和选择的线下服务变得‘透明’。”e家帮创始人熊斌表示。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更多体现在前所未有的创新服务。拿“看病”这件麻烦事来说,支付宝和微信都已支持医保实时报销服务。停车这件事也变得不一样,在厦门科拓的“智能停车”案例中,在以微信作为连接平台的智能停车场里,用户一进入停车场就会被视频自动识别车牌,并实时得到应去哪里停车的推送信息,等到离开的时候,只要在路上提前支付停车费,规定时间内就可以直接快速离场。
经由移动互联网改造后,传统服务业正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