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头顶法治信仰 心刻道德准则
来源: 点击数:638次 更新时间:2014/12/19 8:48:25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法治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法律没有信仰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诚如《决定》所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没有法治信仰,社会也就不会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古今中外,很多著名法学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法治信仰问题。一个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靠什么?正如邓小平所说,“还是法治靠得住些”。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也必须依靠法治。法治中国走进现实,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法治是否成为人们的共识,是否成为人们的信仰。

    任何一个国家都期盼能够稳定和谐、长治久安,而想拥有一个这样的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人类的文明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目前最具有理性、最为可行的治国方略就是法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没有法治,任何现代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信仰,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让依法治国得以真正实现。当下,信访不信法、权大于法等现象和问题的存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治意识的缺失,法治信仰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对法治要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一方面,要强化法治意识,始终坚持把对法律精神的依归、对法律原则的遵从、对法律规定的践行、对法律逻辑的自觉,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的全过程、各环节,真正把“合不合法”、“符不符合程序”这些法言法语当做自己的口头禅和座右铭,使法治精神浸润心田,形成以法为据、以法为尺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带头依法办事,牢固树立不触碰法律红线、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观念,依法厘清手中权力、清晰法律法规、遵循权力赋予的责任,让手中的权力在法治范围内实施,不越位、不错位、不出轨,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基本的制度选择已无可争辩,但是,法律能否真正成为塑造人内心世界的力量,还要取决于法治文明的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要实现国家法律对社会有效的控制,还需要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配合与协助。其中,道德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高尚的道德是做人做官的基本条件,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把持不住,法律再完善也只能是徒手无力。古今中外,做人做事,为官治世,无不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历来非常注重道德在治国、为人处世中的作用,讲究道德教化。“儒法并用”、“德刑相辅”,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治理方式,体现了法律和道德的浑然一体。

    事实上,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可能分离的。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高地航标”。法律和道德在融合上尽管有些微的“时空差”或背离,但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道德理念终究会铸化为法律,些许背离也会自然融化。任何社会发展显现出来的表层现象可能是法律的功效,但其背后潜藏着道德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信仰等深层的东西。法治不可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道德问题面前常常无能为力,例如面对公交车上是否让座、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等问题,不能用法律强行调整,只能用人们内心的道德强制力予以调整。只有法与德密切配合,才能以内外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治国离不开法治,也同样需要德治。德治与法治的范畴虽然不同,但其功能和作用却是同等重要的。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这是不容置疑的。法治是他律,是一种强制的外力,是硬性底线;德治则引导自律,是一种内力的修为,是柔性的约束。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出最佳效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走向法治社会,既要靠法律的建设和完善,也要靠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还要注重道德化育,这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道德既是做人的品格,更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准则。党员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现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堕落成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持学以立德,崇尚廉以养德,做到知耻进德,追求才以辅德,不断提高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为转型升级构筑坚实的需求基础 下一篇:人民币即期汇率创新低外汇局称属正常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