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谁来“担保”担保公司不出事?! | 来源: 点击数:645次 更新时间:2014/12/9 9:19:10 |
机构监管缺失 投机心理浓重 信用生态毁坏
近年来,“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上演。随着房地产、煤炭资源价格的持续冲高,民间借贷的泡沫不断被吹大。当泡沫破灭后,借贷人“跑路”事件不断,信用通缩的阵痛持续蔓延,由此诱发的集资诈骗犯罪增多,有些行业实体经济也因融资渠道被堵而陷入低迷,信用生态系统重建已迫在眉捷。
上月,陕北民间信贷风波未平,西安民间融资危机又起。最令人唏嘘的是:从11月14日到11月26日,仅仅12天时间西安就有5家担保公司被曝出了问题,不是老板失联,就是公司人去楼空,投资者竹篮打水一场空,血本无归。在同情投资者的同时,更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担保公司频频出事?
机构监管缺失
中国银监会2010年出台规定,明确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概念和业务范围,并且明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属于前置审批,必须先有银监会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如果没有该证件,就不得从事融资业务。从业务合作对象上来说,这些机构是与金融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与一般的老百姓并不发生业务。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银监会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其监管一直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有的投资者认为,这些投资公司如果不是合法经营,肯定会被及时叫停和查处。其实,以往一些非法集资案例证明,有的非法集资行为比较公开化,但仍然存在了较长时间,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查处,等到查处时严重后果已经造成。
据了解,几乎所有失联的投资公司都是“五证齐全”,注册资金都在5000万元以上。这些投资公司大多有着闪耀“光环”,除了位置较好的办公地点外,无一例外地都是豪华装修,甚至还会秀出一些和名人的合影。但是这些并不代表公司会合法经营,也不代表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从一投资公司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文本看,投资是根据时间的长短呈现阶梯型计息,存款1季度15.6%计息,半年期则涨至19.2%计息,存款1年以上利息则高达年息24%。在此诱惑之下,有些人开始疯狂地借钱放贷,亲戚朋友、银行都成为筹款对象。这些投资公司也大多是以房地产项目、矿产资源项目、煤炭开采等多项目注册的。但是这些公司的实际业务除吸收存款和放款给其他公司之外,很少涉及这些所谓注册经营项目,这实际上为后来的崩盘埋下了祸根。根据规定,我国只有银行才有吸收公众存款的经营资格。而且除银行、证券、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外,投资担保企业核准的经营范围中均不包括理财。
投资者投机心理重
银行信贷规模紧缩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提高,且手续繁琐、融资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些投资者手中有闲钱,但银行存款利息较低,投资、担保公司便趁机以高息诱惑吸纳公众存款,然后把钱借给中小企业使用,从中赚取利率差。如利息合适、资本运作正常、资金链没有断裂,问题就不会暴露。但现实情况是,为吸纳存款,一些公司所承诺的利息,早已超过企业盈利能力。如此一来,资金链的断裂几乎是一定的。但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一些担保公司给出的月息达到了30%甚至更高的回报,这样风险会很大,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相关工作人员总结类似案件的特点是:“这些担保公司从投资人那里借1万元,往往会合同签订1万元,但实际上只收8500元-9000元,其余作为利息直接就返给投资人。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把钱交给这些投资担保公司后,很快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效益,再加上业务员的吹嘘,于是心甘情愿地被高息利诱。”
“存钱不光送米、面、油,还送你出去旅游”。就是冲着投资公司业务员这样的说法,赵大爷老两口把仅有的15万元存款背着儿女们全部投给投资公司,没想到原先说好的过年时去旅游还没有兑现,利息才领了不到3个月,投资公司已经人去楼空。“现在都不知道给娃们怎么说了!”赵大爷叹息着说。
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法制科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也已接到不少参与民间投资放贷群众的报案材料。“在这些报案人中,很多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工作人员表示,这类案件中,公司的开办不由警方管控,公司的运营和前期的监管不由警方管,警方只是在群众遭受经济损失报案后才能介入,属于事后管理。
业界相关人士提醒大家: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避免上当。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融资活动,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融资活动是否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有高额回报。
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理财更应该谨慎。针对非法集资、融资活动要有风险自担意识,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或者专业人士仔细请教、商量,谨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的下线目标。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融资,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咨询,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借贷风波拷问信用生态
上述借贷风波最大的影响在于固有的信用体系被击碎,重建困难。不信任情绪不仅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还在企业与企业、银行与企业之间蔓延。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借贷风波之后,多家银行开始向民营企业提前催要贷款,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资金进一步承压。
房产、资源资产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持续推高,繁荣建立在浮沙之上,先有借贷的膨胀,紧跟着情势不妙,资产价格暴跌,信用通缩出现,泡沫破裂。一般来说,局部的泡沫破裂为祸不大,财富的重新分配是代价。但是,以集资的名义逐步衍变为诈骗则挑战了现有的信用、法律生态体系,并会对它造成大的伤害,修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经济下行情况下,银行只收不贷、民间借贷问题的爆发以及民营信贷体系受重创,谁也不信任谁了,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了困难。银行信贷规模紧缩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提高,且手续繁琐融资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记者手记
信用体系亟待重建
以集资的名义逐步衍变为诈骗,这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信用体系造成的重大伤害,如若放任不管,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很多集资最初是正常的筹资行为,但是随着利率的抬高,资金链紧张,资金周转困难,集资者容易编造一些借口,甚至在决意不还款的情况下继续借款,最终在资金链断裂后,往往要么关门破产,要么跑路逃债,要么自杀,要么接受法律制裁。
记者认为,政府需要在化解民间金融风险上面多做文章,调整宏观政策方向,规范金融秩序,强化、完善政府在投融资方面的监管职能。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对于确实发生的民间金融范围案件,则主要从是否发生欺诈行为来区别对待,重点放在惩处欺诈行为上。
泡沫的破裂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问题,是货币自身的定价体系出了问题,市场会自行修复。政府要做的是规范金融秩序,强化、完善政府在投融资方面的监管职能。严格监管信贷资金,村镇互助资金、扶贫资金的使用,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户的融资成本,搞好金融创新,发展创办一批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想办法提升国民收入的预期,重建信用生态。
这次民间非法集资事件集中破裂,也只是冰山一角,窥一斑而知全豹。经济下行情况下,民间借贷问题的爆发,民营信贷体系受重创,这实际给已经收紧的经济增速挥出了一击重锤,信用系统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诉苦法官难做“领导乱打招呼” 下一篇: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官员称:将完善五大价格形成机制鼓励社会投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