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力建设法治交通,是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交通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工作大局,着力提升交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一是先后提请制定、修订若干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填补立法空白,并配套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法规体系。二是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树立执法“四统一”品牌形象。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升交通工作法治化水平。市局荣获“全国交通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大连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局属各执法单位多年在全省道路运输执法评议考核中获得第一名。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法治交通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破解制约交通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以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切实强化法治思维。坚持和完善全系统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化监管职能和服务意识,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养,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纠错的现象,切实从注重“管理”转移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上来,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畅通、安全、经济的交通运输设施体系,营造并维护公开、透明、有序、便利的运输生产经营环境。
二是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对涉及交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对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交线路开辟调整、运力投放、运输票价制定调整等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行业重大矛盾的决策,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评估确定决策事项的风险等级后再进行区别决策。严格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通过民意反映、抽样检查、事后评估等手段,跟踪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对违法决策以及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提升法规制度建设质量。严格执行立法计划,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定程序,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围绕今后交通运输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加强对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民生领域的制度建设。在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中,坚持由注重微观管理向注重宏观调控转变,由注重行业利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完成《大连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起草工作,确保地铁试营运前颁布实施。
四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对许可事项进行审查,认真开展实地审核工作。涉及第三人重大利益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征求当事人意见或组织听证。进一步明确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管标准和要求,强化审批的事后监管。
五是规范改善执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全员培训教育、执法责任量化到个人、执法岗位交流、交叉执法、编制执法手册等措施,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健全执法证据规则和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完善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推行人性化、亲情执法,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执法过程中端正执法风纪,严格执法程序,规范使用和制作执法文书,认真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规范、文明和廉洁执法。
六是大力强化执法监督。通过明查暗访、异地稽查、执法文书评查、执法行为投诉受理、行政复议办理、制作执法指导案例等方式,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实行执法工作预警制度,对执法投诉举报、媒体曝光、行政复议较多的执法单位及时给予预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重视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对各类行政争议以及来信来访,进行合法有序的引导,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化解争议。加快形成更全面有效的执法工作监督机制,完成执法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宽外部执法监督渠道,增加来自营运车辆驾驶员、经营业户和普通市民的执法监督员,将事后外部监督与事前内部监督相结合,将查案纠错监督与超前防范监督相结合,将个案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推动形成全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以执法形象“四统一”建设为契机,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营销”交通行政执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和体验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营造全社会理解和支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浓厚氛围。
七是依法化解矛盾,建设平安交通。把法治思维和法治要求贯穿到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生产各个环节,逐步完善行政调解机制。健全源头防控、过程监控与安全应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好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单位的监管责任。建设“平安工地”,确保运输安全。强化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对交通工程征地拆迁、行政审批调整、专项执法活动等涉及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大、可能影响社会和行业稳定的重大事项,建立群体性事件预防和调处预案,做到提前预防和主动化解,在法治框架下稳妥解决各种利益诉求和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