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些政策走出了“最初一公里”,却没到达“最后一公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反馈情况,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搭建顺畅沟通的桥梁,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派出8个督查组,面向16个省份,针对8大方面、35项政策措施……目前,中办、国办联合派出的督查组已经抵达到位,重点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以及稳增长、结构调整、民生保障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展开督查和调研。他们顶风冒雪到乡村,深入企业看情况,到群众家里听意见,这些雷厉风行的督查行动,就是为了让好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各领域深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国务院召开几十次常务会议,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作全面部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稳定了市场信心,释放了发展潜能,促进了结构调整,激发了创新热情,保障了社会民生。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政策走出了“最初一公里”,却没到达“最后一公里”。有的落实环节多、进度慢;有的重部署、轻落实,主动性不强;有的部门看重自身利益,搞选择性、象征性执行;有的干部慵懒懈怠,怀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理。种种原因,让一些政策听着好听,落实起来却处处受限,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重点领域改革是否取得新突破?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平稳?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是否取得进展?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受益?回答这些关键问题,归根结底要看各地政府的政策执行效率。比如,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国务院就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到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虽然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有很多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亟待基层部门继续细化政策,采取配套措施。
又如,在扩大内需方面,近两个月,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项新政出炉: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促进内贸流通、体育消费、科技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等等。但要将这些政策真正变成市场中的“十足真金”,就更需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细则,将政策用好用足。
再如,为进一步激活市场、给企业减负,国务院多方入手。取消下放一大批审批事项、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这些举措都为市场带来了崭新气象,但好的势头能否保持住,政策红利能否持续发酵,都在考验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
不可否认,我们搞改革、求发展也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有的地方客观上也确实存在政策对接有障碍、细化落实有难处、配套措施待更新等现实问题。这就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在落实进程中总结经验和做法,查找差距和原因。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反馈情况,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搭建顺畅沟通的桥梁,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