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记”辨别是噱头还是互联网思维
“双11”,这场由电商发起的购物节,今年烧到了楼市。在众多房企热情拥抱互联网的模式中,“众筹”买房,以其既新鲜,又刺激的特点,赢得了更多的眼球。尽管“双11”已过,但“众筹”买房的风潮却没有退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在很多人还没弄明白“众筹”的概念时,一些人已经尝到了甜头。而这看上去诱人的“众筹”是不是真的很美?实际上,当“众筹”遇到房企,就开始了“变形记”。
“变形记”1
掏小钱当房东 卖房可获利 看起来像团购
所谓“众筹买房”,就是房企低价推出一套商品房,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共同凑份子钱合伙购买,最后将该商品房转让获利。就像前几天,某地产企业推出的“众筹”项目,一套89平方米的房源,市场价约为66万元,参与投资的人,最低需投资1000元/筹,每人限投1筹,认筹资金总额为33.2万元,筹满332份即止。如果众筹成功,将会在11月30日以39.8万元的起价进行拍卖,并设置了59.7万元的封顶价。这些参与众筹的投资者,在房源拍卖成交后,将会获得高于认筹资金的溢价部分作为投资收益,进行分筹。这样算来,就算房源以起拍价最终成交,投资者也可以获得20%的收益,最高则将有80%的收益。
这看起来,三方都有利可图。房企卖房成功,众筹参与者可以得到收益,最终买了这套房子的购房者享受到了低价。然而,人们不难发现,这种做法和传统意义上的“众筹”不太一样,有点像团购,但又不是团购。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传统意义的众筹是产品没有生产出来之前的预售行为。不是针对现成的产品的团体购买,而是参与到新产品的设计当中去,对新产品的性能或服务提出众筹参与者自己的意见。而众筹买房的房源基本都是已经设计完成,甚至建设完成的项目。同时,产品众筹均为首发的全新产品。这一点上来看,有些楼盘推出众筹时,已经开始销售了。
“变形记”2
参与者可抽奖 奖励购房折扣看起来像报名抽奖
中奖名单出来了,获奖者可以获得1.1折购房优惠。这个消息让人热血沸腾,这几天,这个活动的主办单位,一家房企和一家电商,都在奔走相告。确实,约18万人参与了这项“双11”众筹活动,给楼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此次活动众筹的不是房子,而是买房的优惠。参与者每人只需要投入11元,或者1111元,就可以参与“众筹”,随后,将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出幸运儿,获得1.1折购房优惠。其余未被选中的参与者将得到全额退款。现在名单已经挂在了该电商的网站上,11个“众筹”楼盘,11位获奖者。其中有4个楼盘位于大连,都是已售楼盘。据该房企方面称,此次拿出的房源总价值为765万元。
“几乎没有成本,就可以拿到抽奖入场券。”这是不少参与这个“众筹”项目的网友的心声。尽管11:180000的中奖率不高,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尝试。而这种形式被一些了解传统“众筹”的业内人士理解为“更像抽奖”。实际上,该房企与该电商之间已经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会在该电商网站上进行网络促销。而“1.1折”的活动仅是其中一个营销噱头,吸引人们的眼球。
“变形记”的台本依然是“卖房”
所谓众筹,通俗理解就是“凑份子”,而现代众筹更加倾向于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这个起初盛行于文化创意行业获取资本的方式,目前已经在国内房地产行业蔓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房地产众筹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商参与的目的更多就是为了做营销、卖房子。
“对于用户而言,参与众筹就是为了拿到购买折扣房源的入场券,参与众筹的人越多意味着房企更加准确地锁定了更多的潜在买房人。”对于开发商的房产众筹计划,房地产业内人士更愿意将其看做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某房企对其众筹的项目认识更为量化,只要能够实现1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就能实现营销费用和让利的平衡。就像此前某房企负责人说过的,“目前,对于开发商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客户,如果众筹效果理想,也会推广到其他城市。”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购房者如果能够看穿房企的营销模式,可以调整心态,不会陷入到对传统“众筹”的理解中,进而调整预期。
■相关链接
“众筹买房”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通过互联网发起众筹购房,如某项目中一套市场价约为90万元的住房,众筹规模为54万元,众筹起始价格1000元。当众筹金额达到54万元以后,众筹者获得了竞拍该房源的资格,随后拍卖该房源,成交金额超过54万元的部分,作为投资收益返还给了未能拍得房屋的众筹者。
这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参与众筹购房的市民和网友,在享受预期收益回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比如,存在内部钱物如何掌管、如何分配等问题风险。每一项众筹项目的回报不同,投资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另外,一位发起众筹项目人士也坦言,众筹并非没有风险,例如发起人的信用就是最大的障碍,发起的项目再好,但是人们对于发起人不了解,也很难接受并且投入资金。因此,发起人必须找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托管资金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