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PPP模式带给民资无限想象空间 | 来源: 点击数:459次 更新时间:2014/11/3 14:29:20 |
民营企业有望获得公开公正公平的进入权限 垄断行业整体格局或随之调整
随着APEC财长会议的闭幕,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已然成了筹资模式的热门词语。
广义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双方首先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使得建设摆脱政府行政的诸多干预和限制,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
可以说,在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期,PPP模式若能顺利实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力推PPP模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
会议要求,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为重大工程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支持。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可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给予支持。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
其实,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就一直在推广PPP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PPP业界和学界普遍认为,这为PPP的普及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3年年底以来,财政部多次召开PPP专题会议、培训班和研讨会,并从制度、机构、项目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推广PPP模式,地方财政厅局的PPP培训也接连不断。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PPP立法工作。5月,财政部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由于财政部力推,哈尔滨和洛阳成为PPP模式试点城市。也是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推出首批80个引入社会资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推介PPP项目。如浙江成立了PPP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湖南、河南、福建等省开始研究筹备PPP项目。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推出本地的PPP示范、试点项目。
9月21日,楼继伟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着力推介中国正在积极发展的PPP模式。楼继伟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采取的3方面措施,并表态:“中国政府将沿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质量。”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实施PPP模式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PPP模式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关系确立为合作伙伴,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点,政府部门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还能带动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之间进行高效竞争,从而保证公共项目和半公共项目能够高效运转,政府和企业借此将实现双赢。
而对于该项模式将对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有何积极作用,扈志亮分析称,一般情况下,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难度较高,国有企业仅仅通过招投标工作采购部分民营企业生产设备或服务,来自政策层面的垄断是制约国企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因。PPP模式的推广能够使民营企业获得公开公正公平的进入权限,产业链布局、项目运作等工作会更加有效率,垄断行业的整体格局也会随之调整。
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可以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潜力,而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也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两者的重要结合点。采用PPP模式可以使民间资本更加充满投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激发民间资本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我国“稳增长”的主力军。进而引导民间资本触碰到垄断行业的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
PPP模式在中国的推广用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益生的语言来概括“PPP模式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PPP模式国际通用
PPP模式并不是中国独创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广泛地应用在世界各国,如今国外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在欧洲尤其是英国,PPP适用的领域涉及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燃料和能源、公共秩序、环境和卫生、娱乐和文化、教育和国防等。在大多数国家,PPP模式主要适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收费公路、铁路、桥梁、地铁、轻轨系统、机场设施、隧道、电厂、电信设施、学校建筑、医院、监狱、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从区域看,欧洲的PPP市场最为发达。从国别看,英、澳、美、西班牙、德、法等发达国家PPP项目的规模和管理水平较高。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有着较丰富的PPP模式运用历史,从红磡海底隧道到大榄隧道,再到大陆人所熟悉的香港迪斯尼公园都是香港运用PPP模式的项目。为了鼓励私营机构参与到PPP模式中来,香港特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纵观各个国家和地区PPP模式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在PPP模式下,政府既是特许权协议的当事方,又为项目运作提供政治和法律环境。因此,政府采用PPP模式应转变管理和调整职能,以适应PPP模式管理的需要。同时,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合理分担风险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展PPP需防范风险
这样一种看似设计完美的新模式并非毫无风险,必须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特别是明确诸如合作项目类型、采购程序、绩效评估等细节,其中关键之处仍在于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制度建设,对规范PPP模式发展起到有效制约作用。可借鉴一些国家关于PPP项目总财政承诺现值不得超过GDP一定比例,或者要求项目补贴作为偿债资金纳入预算等做法。其次,要特别防止政府与企业责任边界不清,避免将新的PPP模式再次演变成政府过多干预甚至包办的融资平台,即在公私合营当中,政府只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对非政府机构自行举借的银行贷款、企业债等不负有偿债责任。再次,PPP模式实际对政府财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项目示范多积累经验并逐步推进十分必要。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说:“想让民间资金参与进来,必须给一些配套的政策,让民间资金有回报,而且是比较好的回报,如果没有回报或者回报不理想,民间资金就不会参与。所以,除了APEC财长会议达成共识以外,下面的落实工作可能还要拿出进一步的措施来。”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加大实体经济减税力度 下一篇:“法治红利”将激发民间资本创富活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