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民企而言,法治中国有一种特定语境的期待,那么没有什么比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实实在在了。
为期四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下称“四中全会”)闭幕后,《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报》)成为第一份对外公布的会议文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公报》围绕“立法先行、依宪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行政效率更高,真正给市场松绑,法治红利值得期待。而作为市场主体的民企和民资而言,此次《公报》明确指出,法无禁止皆可为,立法先行是给市场主体吃定心丸,不用活在过去行政干涉的阴影里,立法先行本身便是在推进改革。
依据《公报》的内容,法治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提高效率,更有利于民企发展,更有利于民企抓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释放的新红利、新机遇,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然而,中国经济的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民营经济发展受限、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可以归因于过度行政干预、腐败行为高发、企业无法公平竞争等法治缺失的相关问题。
以民营企业为例,一直以来,诸多民企老板都需要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上,而疏通与政府的关系、对付“吃拿卡要”则是最为重要的。海南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说,拿地、批地、贷款等各个环节,无不需要在相关部门“做工作”,“表示表示”有时在所难免。
民营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始终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限制。融资难、人才瓶颈、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市场准入限制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民企发展面临的难题。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是非公有制经济普遍的呼声,好在这一切将因‘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得到彻底改善。”加多宝集团董事长办公室总监冯志敏在《公报》公布后表示。冯志敏认为,首先,民营企业的创新行为将得到更加切实地保护和激励。加强了对“山寨”行为打击力度,尊重企业的原创权。其次,今后遇到企业法律纠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民企或私有产权将得到平等对待和保护,民企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问题将得到更好地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胡静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法治国是为了简政放权,这就为民营企业降低了门槛,可以激发民企的活力,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除了真正给市场松绑之外,《公报》还强调指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胡静对本报记者表示,立法先行,把改革置于法律的平台上,为改革提供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衔接的过程,也相当于为改革画了一个圈。比如以前先行先试的程序是试好了再由法律确认,法律依据并不充分,而立法先行,可能就要求试点、创新,都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寻找下一个改革热点的思路,即跟随立法进程,来寻找下一个改革热点,来判断改革的进度。据估计,四中全会后将会有更多的维护公平类政策出台,具体包括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促进要素公平交易、加强收入公平分配三大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在具体的政策框架下,有限政府将给市场提供更多空间。如果政府能够做到依法执政,经济主体就会对未来有更确定的预期,其行为就会更加稳定。民间投资、市场创新也就具备了繁荣的前提。
颇令人关注的是,四中全会虽已经闭幕,但中国经济的“新春”却刚刚到来,“依法治国”将从深层次上改变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更多的民营企业将在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更加茁壮地成长。
按照惯例,过几天还要全文发布全会最重要的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相信法治领域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都会在《决定》中呈现,本报也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