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重要的价值准则,切实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商务诚信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这是商务部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务诚信建设越来越重要,它不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且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民生和谐等方方面面。
商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基。商务诚信体系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机制,它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和制度约束,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和发展,鼓励和弘扬守信行为,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商务诚信就是指商务领域中以法律为准则,以道德为底线,以自律为关键,以制度为约束的一种涵盖商业公平公正公开理念的价值观。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就是在商务领域对这种价值观的贯彻和加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贤们也曾经实践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至诚理想。但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商务诚信建设,目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是讲诚信,无论是个人或法人主体,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信用度高是一种财富,在全社会应形成这样的共识和理念。在推进诚信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受众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广泛宣传“诚信为本、公道守规、货真价实、服务优质”的商业职业道德,对诚实守信的商家予以大力表彰,对不诚信行为予以严厉抨击,引导社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光荣、失信失德可耻的信念。要让所有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认识到,当前许多企业的衰落和失败,其主因大多源自诚信基因的缺失。要通过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一个没有诚信美德的商务活动主体是注定要垮台的,只有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主体方能取得最终成功。
二是要从加强监管和加大惩处入手,建立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我们应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过程合法、规范;设置失信行为档案,严厉惩戒失信行为。要使具有良好诚信记录的商务活动主体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有资格享受某些公共产品服务,起到奖励诚信的作用;使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商务活动主体声誉扫地,付出失信代价。对于失信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对违约行为的约束和制裁机制。对恶意违约者,在商务信用档案中作长期记录,限制其信用活动范围,提高其失信成本,起到奖优限劣的社会效果。并且要加强社会舆论制裁力度,要完善举报制度,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及时公布典型案件,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使其他人不敢以身相犯。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企业失信的法律责任是失信惩罚机制的制度保障和延伸措施。
制定和完善商务诚信规划,将成为推动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我市从今年5月起在全市商业领域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被评为诚信经营的商贸企业将获得国内贸易信用险50%的补贴。每年“3·15”和9月份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组织优秀企业、批发市场在西安路商业街进行“诚信经营”示范展示活动。我市还将建立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比如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
三是建立诚信评估体系。要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明确的评价内容、规范的等级标准来准确反映企业诚信状况。同时,还应建立企业征信系统,记录、征集、整合、评价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起到综合治理的作用,逐步实现部门间和全社会的诚信信息共享。政府应公开一些非保密的基本信息,便于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收集。同时,严厉打击“金钱换评级”现象,让信用评级机构在社会上的公信力能够不断提升。在政策上给其一定的优惠,鼓励相关机构对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便捷的服务政策,帮助更好地收集信息和资信评级。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商务诚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政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诚信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类行业协会可以在业内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则和制度来规范行业内的不良行为,通过罚款、业内通报、舆论谴责等方法来增加企业违约成本。依行业协会等载体,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政府部门要按照“市场化取向、政会分开、强化服务、依法监管”的要求,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强化功能,理顺体制,改进监管,加强自律,规范运作,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