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湾保税港区
大连金普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广受关注。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承担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东北地区加速发展,加强与东北亚各国各领域合作的重大使命。
9月17日,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市发改委、金州新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普湾新区管委会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等协办的“大连金普新区面向东北亚扩大开放与合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省市政府研究机构及我市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形势与展望,金普新区如何扩大开放与合作、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等,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部分与会专家提出,要将金普新区建设成为“新特区”。
深化改革——
打造“小政府、大社会”新区管理格局
建立特色鲜明新型城镇化“金普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宏强、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泽、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等专家认为,金普新区应立足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着眼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先行先试引领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能。创新行政管理架构,改革管理制度,提升新区管理权限。第二,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区域经济发展。集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模式。第三,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社区自治、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提高全民参与程度,推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探索创新管理组织架构,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区管理格局。应减少管理层级,精简管理队伍,合理界定区街的行政管理与产业园区的经济功能,积极探索“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各自分治”、“功能区行政托管”、“功能区域行政区合并”、“官助民办”等多种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及“管运合一”等模式。
要建设新型城镇化先行区,金普新区应优化区域发展空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事业,促进人口市民化。探索土地集约利用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空间支撑。完善城乡投融资体系,拓展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资本集聚新途径,为新型城镇化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建立设置科学、运作顺畅、管理高效的新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金普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创新驱动——
建设“一区三中心” 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兰州新区党政办副主任张瑞刚、大连市委党校教授沙吉会等专家认为,金普新区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国家级新区要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任务,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全国深化改革开放也将起到示范作用,金普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体现了大连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要实现国家对金普新区的战略定位,必须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以建设“新特区”为理念,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建设“一区三中心”,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金普新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依托金普新区引领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形成强有力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全方位主动开放,提高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水平。
以产业创新作为金普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应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新区发展定位,积极促进金融业、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和业态创新。通过政策倾斜、多元参与、整合资源、官民共建等方式,吸引金融总部和新型机构布局;基于目前的基础医疗服务与高端医疗资源缺口,利用新区旅游度假、温泉疗养、户外健身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以智力支持助力金普新区创新发展。纵观国内外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的发展,基本都是遵循“一批高端人才——形成一批创新团队——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应通过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有效方式,以高层次人才培育为着力点,推动金普新区科技创新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合作——
形成互为市场、互为基地、互为资源、互为补充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金普新区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伟、黑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陈青、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李巍、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等专家认为,金普新区对于扩大环渤海区域开放、提升东北亚经济合作一体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形势下的核心增长极,金普新区是国际竞争的主力,区域均衡战略的支点和跨区域合作的联系纽带;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金普新区在集聚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各要素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金普新区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应进一步强化东北亚地区物流领域合作,发挥金普新区在国内外市场的节点和集散地作用,提升货物运转速度,进而形成联动机制。加强东北亚区域内海关合作,如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等。东北三省要形成互为市场、互为基地、互为资源、互为补充的产业合作新模式,做好产业对接。进一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科技合作,共同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东北地区共享资源、市场和物流等信息。按照协同推进、分区治理的原则,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扩大服务业开放与合作。金普新区应积极推动服务业开放,通过“哈尔滨国际贸易洽谈会”等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鼓励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重组,进行跨国经营,开创区域开放新局面。将金普新区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先进制造研发转化中心和外向型经济服务基地。
自贸园区——
以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为中心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大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应完善现行体制和监管措施,而其功能定位应是向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不断实现功能的创新。需重点开发强化保税区及区港联动区的转口贸易功能,保税业务功能,开发出口加工和制造功能与现代服务功能,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奠定基础。
就自由贸易园区的产业发展,浦东新区改革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认为,金普新区应将其区域优势最大化,利用口岸优势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极为有利,要建立更大的物流与贸易信息共享平台。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不能简单定位于发展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而应以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为中心。
就自由贸易园区的制度建设,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李焱认为,自由贸易园区的制度创新,核心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对于金普新区来说,可向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学习五方面制度创新:在投资管理方面,重点探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在贸易监管方面,重点是借鉴国际经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安全审查制度、反垄断审查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等六项制度;在加大自主改革力度方面,在行政公开透明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主动开展新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