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专访大连市综治办负责人
7月21日,大连市召开了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规划和任务。本报就《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专访了大连市综治办负责人。
记者:此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是在什么背景下起草的?
综治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创新社会治理,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总体要求;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关于全省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任务。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为草拟《实施意见》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研究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过程中,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找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突破口,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决定成立起草小组,着手研究起草《实施意见》。
记者:《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综治办:《实施意见》的制定主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坚持中央顶层设计和我市实际相结合,既注重保持与上级精神的高度一致,确保上级部署得到落实,又注重结合实际;二是注重吸收我市近年来社会治理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吸收基层首创经验,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提升和资源整合;三是找准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强化为民服务措施、化解多样复杂的突出矛盾纠纷,选择了市民和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大、工作有一定基础而且可以操作的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四是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兄弟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选择性地吸纳在《实施意见》之中。
记者:《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在我市构建四大工作体系,这四大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综治办:此次我市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构建市民综合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组织孵化、深化平安大连建设四大工作体系是核心内容,总的目标是要通过3至5年的建设,让社会服务更全面、社会治理更科学、社会协同更广泛、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提升更显著。
建立完善市民综合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承担的大连民意网市民诉求办理功能和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服务管理功能整合到一起,建立“市民综合服务中心”。此举将打破以前市里几个服务平台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人员、受理和服务项目都集中到一个楼里办公,凡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都集中到中心统一办理,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同时,健全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工作体系,例如西岗的“365”、沙河口的“帮万家”等原有的服务中心将与市级“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对接,使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各种诉求都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表达、通过各级“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在更大范围、更加及时就地有效解决,提升服务效率。
建立多调对接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就是要在区市县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在市和部分区市县建立两级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在区市县成立物业管理纠纷调解中心。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物业、民商事等矛盾纠纷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服务站和各类调解组织之外,有了更专业化、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就地有效化解。在各区市县建立诉调对接中心,由市法院牵头,同时在中心设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劳动人事争议、损害赔偿、商事纠纷、委托鉴定、道路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工作室和拆迁非诉执行化解工作室,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或特邀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对常见性、多发性的民商事纠纷以及自诉的刑事案件,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由市司法局牵头,对现有的市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进行升级改造,负责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保税区、高新园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普湾新区)、庄河市和长海县建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负责本地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长兴岛经济区、花园口经济区的医疗纠纷,分别由瓦房店市、庄河市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对请求1万元以上赔(补)偿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应向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调解中心。我市现有物业服务公司600多家,业主委员会1000多个,物业管理方面产生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每年投诉量占大连民意网市民投诉总量的1/3以上,投诉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邻里纠纷等方面;因纠纷调解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根据我市原来物业管理体制,仅仅依靠物业主管部门,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势在必行。这次改革,由市国土房屋局牵头,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市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市物业服务行业矛盾纠纷化解和处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在区市县(开放先导区)成立物业管理纠纷调解中心,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辖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市、区市县、街道、社区物业管理纠纷有人管、有人解决。
建立完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机制,就是立足现有工作基础,建立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健全社会组织服务监管、信用登记管理、社会组织人才发现培养等机制,创新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目前,我市共登记、备案社会团体、民间非盈利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12000家,像甘井子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西岗“365”等在社会组织孵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已做了很好的探索。这次改革,创建了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了市、区市县(开放先导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四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体系,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运作、专业管理、三方受益”的运作模式,将具有行业性、联合性、区域性、枢纽性的社会组织纳入重点培育孵化范围,为社会组织在场地、项目、技术、信息、沟通、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让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科技组织、社区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着手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和服务目录,把社会和市民需要的服务求助项目全部公开,让社会组织有机会参与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事项,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建立深化“平安大连”建设工作体系,就是着力解决居民小区盗窃案件、公共安全事故等可防类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星级平安居住小区创建”为龙头,力争通过5年的创建,使全市70%的居民小区达到星级平安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居民各类案件和事故的发生。推进“技防大连”建设,扩大技防设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治安防控、获取线索、震慑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要依法管理使用。在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方面,将出台《大连市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完善工作制度,着力在群防群治队伍与个人在意外伤害保险、出勤补助等方面突破保障上的瓶颈问题,使群防群治队伍在法律、法规上得以保障运转。同时,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推行“阳光信访”,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问题。
记者:“四大体系”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综治办:这次全市《实施意见》主要在四个方面有较大的创新突破:
一是在工作体系上,提出的四大体系是全市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思想,是从顶层设计上来构建布局的,目前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这四大体系健全完善后,必将产生规模性的社会效益,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将得到进一步畅通,社会各种矛盾纠纷将最大可能的得以有效化解,全市各层级为民服务平台和项目更加健全,职能部门社会治理行为更加规范。其中,构建市民综合服务工作体系这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突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个特点是体系健全。市级层面建立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为独立运行的局级建制单位,同时把这一服务模式向下延伸,特别是向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延伸,在区市县(先导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相对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体系化的四级服务网络。第二个特点是功能完备。这次改革的重大创新,就是在市级层面,把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承担的大连民意网市民诉求办理功能,以及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服务管理功能整合到一起,使市民综合服务中心集诉求受理、分拨处理、检查督办、评价考核于一体,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其他3个层面,突出诉求解决功能、服务民生功能、网格化管理功能,促进群众诉求及时就地有效解决,做到大事不出区、难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第三个特点是管理集中。以前市里几个服务平台是各自为政,各干各的。通过这次改革,市里做到了“三个集中”:人员集中,各部门相关人员集中到一个楼里办公;受理集中,做到一表统一登记、部门并联办理;服务项目集中,凡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都集中到中心统一办理。
二是在工作载体上,提出了建立区市县诉调对接中心、市和地区性的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区市县(先导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中心与调解体系以及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我们通过创新这些载体、建立这些中心来完善大调解工作手段,使大调解工作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联动对接之势,较之以往有新的突破创新。三是在工作推进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上,提出了开展星级平安居住小区创建、技防大连、群防群治、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我们以往都开展过,但不同的是,这次将这些工作在推进的高度、力度、深度都有了新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四是在工作运行机制上,市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考核,形成上下全贯通、领域全辐射、运行全天候、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三个中心建设实行了“职能部门牵头,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属地化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提出了市委、市政府督察室联合督办、牵头部门负责、参与单位协同、地区分层级落实、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考核的工作机制,使群众各方面诉求,不仅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还有部门监督,对全局工作和四大体系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目前,各区市县(先导区)、各单位正在贯彻落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