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债务危机的认识 | 来源: 点击数:556次 更新时间:2014/8/5 9:41:42 |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渣打银行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据渣打估算,截至2014年6月末,中国金融信贷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51%。已接近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债务水平。
报告同时认为,中国所有的信贷都来自于国内,中国不会受到外国融资条件变化的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几乎没有贷款或其他资产的证券化,而中国国民储蓄率依旧很高,中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居民储蓄还缺乏有效投资途径的情况下,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确实不是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务危机的风险不存在、隐患被消除。实际上,站在全局和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债务风险,绝对不象报告所分析的那样简单、那样轻松。中国的债务形势已相当严峻,一旦市场开放的速度加快,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在某个节点爆发债务危机。即便通过金融管制,能够将风险控制住,也仅仅是暂时的,引发债务危机的风险和隐患并没有消除,更没有化解掉。
对中国债务危机的分析,必须跳出债务数额的静态格局,更多的从债务结构、经济结构、管理体制以化解债务的手段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对债务问题的认识才能深化,对债务危机的紧迫性才能增强。。
要知道,虽然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尚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做支撑。但是,必须注意,中国的债务形成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是令人可怕的。以广义货币(M2)为例,2008年12月末的M2为47万亿,到了今年6月末,已突破了120万亿,短短的5年多时间,就增加了近1.5倍,绝对值高达73万亿,平均每年增加15万亿。相反,同期的GDP增幅却只有债务增幅的1/3。为什么快速增长的货币没有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呢?个中问题,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这就带来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结构问题。要知道,在合理的经济结构下,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是基本同步的。而且,货币发行速度过快,还会带来经济泡沫式增长,通货膨胀率越来越严重。
但是,从我国前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巨额的货币发行,并没有能够使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即便是泡沫式增长也未能启动。相反,货币发行速度越快,经济下行的步伐也越快。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以钢筋混凝土为重点的经济结构,无法让货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资金周转的速度很慢,导致相同单位的GDP比经济结构合理状态下所需要的货币多得多。毫不客气地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时间,资金的运行效率比上世纪要低得多。
而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在现行条件下,就只有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实现,导致货币与经济更加不协调,货币的发行速度继续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各种债务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快速增长。如此的格局,又怎么能够认为不存在债务危机呢?谁又能保证不在未来的某一时点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呢?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债务结构,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出现了不合理。而债务结构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为什么实体经济始终难以成为金融机构的关注对象,为什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说到底,就是经济结构和债务结构恶性循环的结果。
如果说债务是一个死问题,债务数额是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的静态数据的话,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债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矛盾和问题能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则是一个活概念,一个动态性非常强的问题。
我们说,按照中国目前的行政、经济、金融管理体制,如果债务不出现严重的高企,政府还是有条件处理好的,也是能够避免危机的发生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对债务快速增长的危害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更多情况下,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债务攀升。如平台公司的债务,可以说绝大多数已经危机四伏,但地方政府仍在通过不同方式扩大平台公司的债务,甚至不惜违法违规地扩大平台公司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债务总额又如何控制呢?
不仅如此,对已经形成的债务,无论是债务主体还是地方政府,只要还能转得动,就不会想办法去消化债务、减少债务、化解债务危机。即便出现风险了,地方政府也会帮助企业拆东墙补西墙,将矛盾掩盖住,将风险进一步积聚。如此一来,债务的危机当量也被进一步扩大了。一旦爆发危机,就不会是小危机。
所以,面对债务已经快接近发达国家的现实,有关方面应当抓紧研究化解债务危机的办法与途径,并全面了解和分析债务问题的本质、特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与措施。其中,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步伐,如何改变现行的债务结构,如何提升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债务危机的认识等是最关键的方面。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民资“玻璃门”不妨拟出负面清单 下一篇:上市公司财政补贴监督需完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