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去年啤酒节17天喝掉了1200余吨啤酒,平均每天70多吨。第16届啤酒节已近尾声,看架势不输去年,如果按每天70吨算,12天下来得“干”掉840吨啤酒。
让数字形象一点:按照500ml/瓶的青岛啤酒计算,840吨相当于168万瓶,每个酒瓶高0.265米,168万瓶首尾相连长度是445.2公里,摆成一条直线,可以从星海广场的啤酒大篷一直摆到北京。
这400多公里的酒瓶子,并不全是大连人的努力,是大连百姓与外地游客齐心合力的结果。据组委会调查,今年啤酒节大连人和外地游客的比例是6∶4。无论如何,大连人是啤酒节上的主力。
大连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现在又是旅游旺季,景点里游人如织。外地游客来到大连,在娱乐消费的过程之中,品读大连之美,这自然是好事。不过,很多时候,在旅游景点之外,大连人自己该去哪里“玩”,反倒成了一道难题。似乎,外地游客的大连是著名旅游城市大连,而大连人的大连只是工作生活的大连,玩不到一起,合不到一块。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城市经济要发展也离不开消费,但如今,大连人生活中接地气的娱乐消费选择并不多。
在工作之余,在夜晚,在周末,在带着海蛎子味的海风里,大连人也有娱乐消费的需求,也有释放自己的需要。啤酒节就是这样一个为数不多、让大连人可以尽情释放娱乐消费需求的出口——啤酒那么贵,音乐那么吵,还能喝出400多公里的酒瓶子算是佐证。干杯的那一刻,大连人的大连,是个好玩的大连。
前不久,笔者在南京看到,晚上9时30分,商业中心丝毫没有要“打烊”的意思,从商场到街边小铺,到处是喧闹的人流。从夜经济的角度来看,人流就不仅是人流了,也是消费的活力。同一个时间,大连不少商业中心已经随着商场闭店而沉寂下来。有人说,这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气温高,所以形成了夜经济上的时间差。也许,对那些“高大上”的商场是如此。但在西安路商圈,当周围高端冷艳的商场闭店之后,反倒会变得更加热闹起来。夜市从路边冒出来,小摊把人行道挤满,比一大早交通高峰时间还红色饱和。从价格上看,这里的夜市肯定没有啤酒节上“档次”,但从这里也能看到大连人的娱乐消费需求,和啤酒节上的一样强烈,在市井中寻找着接地气的出口。
然而,这种夜市的娱乐消费虽然让百姓在价格上没有负担,但却有其他的“负担”。一方面是食品卫生安全,如今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大牌都未必靠谱,小摊小贩“出品”就更难让人放心。另一方面,西安路周边不少居民抱怨,夜市太闹太吵太扰民,而且喧闹之后总留下一地垃圾。管理也是一个问号——有市民想去西安路夜市练摊,上网询问是否有人管理,有网友回复:不知道,但有人收费。
这就是琐碎的现实。想要亲民而无负担的娱乐消费,大连人的选择真的不多。在旅游景点之外,在啤酒节之外,大连人也希望没有“负担”地干杯。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顺着市场发展的规律,延着市场需求的轨迹,学会引导而非主导,注重管理而非收费,逐步活跃起大连的娱乐消费市场。
只要比啤酒节上便宜一点,比路边小摊卫生一点,比自发夜市规范一点,比冷艳的商场亲民一点……有了这样的娱乐消费选择,那天天都是啤酒节。400公里酒瓶子?不算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