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防止权力在8小时外脱缰 | 来源: 点击数:635次 更新时间:2014/7/25 8:01:45 |
7月2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多个区县近日出台多种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密云县成立由退休干部等组成的100人队伍专门监督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生活,并定期向组织汇报。日前,在“反腐败与国家治理”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首份反腐败研究报告《如何治理“一把手”腐败》。这份报告建议:官员8小时外干什么也应受监督。
遏制腐败需要从具体问题抓起,既要有战略观念,也应考虑战术操作,从这个角度审视,密云县建立干部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不失为遏制腐败的一个战术,现实针对性强,值得期待。
有人提出,8小时以外属于干部的私权领域,加强对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就越权了,此言不妥。干部不同于普通百姓,属于公众人物,私权理应让渡于公权和社会监督。如果受不了这种约束,辞职好了。目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主要是工作场所的监督,侧重于用人决策和财务纪律。实际上,违法乱纪、伤风败俗的事情,在正常的工作场合和工作时间里不易做,大量腐败活动发生在8小时以外的非工作场所,8小时以外的腐败多发易发。鉴于腐败具有“场外”交易和“中间人”牵线的特点,治理官员腐败,必然要加强对干部8小时之外的监督,其实质是监督、防止权力在所谓的“个人生活”中越位。
密云县的干部监督员队伍,100人,是由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和社区负责人等组成的。要切实发挥监督的作用,干部监督员构成不应固定化,而应动态化。如果人员固定化了,监督员与被监督的官员熟了,或有了利益联系,甚至成为被监督官员的“卧底”,干部监督员不仅不监督,反倒可能向被监督的官员通风报信。这也同时说明:干部监督员队伍,只是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的一个辅助或补充,代替不了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尤其是社会及群众监督。百姓的眼睛是最亮的,群众监督也是全方位、最有力的监督,若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官员将置身于24小时的监督中,这必然对贪腐官员形成极大的震慑。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群众监督远未到位,甚至缺位,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中央纪委监察部部署开展纪检监察机关自建培训中心摸底自查 下一篇:瓦房店:落实办年中考核结果出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