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媒体报道
 
“短命工程”有完没完!
来源: 点击数:424次 更新时间:2014/7/1 11:06:15

    云南河口县花2.7亿元打造的“文化长廊”,建成不过3年,如今已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费用保守估计约3亿元。这个当初被誉为“边境明珠”的长廊,因为沿河商铺严重影响景观,被群众质疑。

    围绕着舆论的强烈质疑,当地官方作出一系列回应:“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沿岸的景观,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如何进一步扩展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公共空间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这些回应实质上将拆迁行为指向对民意的顺应,地方政府借此撇清了责任,反而让公众更真切地窥见“短命工程”发生链条的所由何来。

    笔者不禁好奇,一个投资2.7亿元的工程,当初规划、论证、审批是如何通过的?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在建设之前即遭到当地多名官员的反对,最终还是被“政府特批”排难而上。到底是谁有如此“力排众议”的拍板权?集体决策的程序机制又为何能够被轻易架空与扭曲?可以说,当决策被异化为“一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就决定了这个工程一开始就步入前途未卜的命运之中,最终的结果也就不令人惊诧了。

    纵观全国各地,“短命长廊”又何止一处?这样的“短命工程”早已屡见不鲜,比如重庆投资千万元新修的殡仪馆没用过就废弃,成都市投资数十亿元三年两次打造“非遗公园”,北京某体育馆刚装修一新就要被拆除……刚看他起高楼,转身就又看他楼塌了,拍拍脑袋毫无规划的“景观建筑”起了又倒下,那些付诸东流的白花花的银子,着实叫老百姓心疼。

    除了“短命工程”,我国建筑的使用寿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低的。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过,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

    显然,城市建筑“短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这其中,公众的利益却从来没有被考虑在内。建筑短命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耗用公共财政资金,更多的是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为何“短命工程”频频出现?笔者分析其深层次症结,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一些地方主要领导主观意志太强,导致一届政府一个规划,规划和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其次,一个重要原因是GDP增长驱动,大拆大建中带来的GDP蹿升让官员门乐此不疲;此外,一些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城市形象、个人政绩,只要城市有了“新面貌”,就能为自己的政绩添彩,从而审批拆除程序随意性很大。追根溯源,“短命工程”根子还出在地方官员身上,更确切地说,是少数官员畸形政绩观的产物。

    要想真正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从内部环境解决,地方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级部门也要加强对政绩的科学考核,彻底杜绝出现盲目追求政绩的假大空。其次,各级政府都应该对城市建设有系统的规划,让每一项工程都能切实发挥作用,真正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从外部环境来看,频繁出现“短命工程”,除了浪费的巨额社会财富令人震惊,其折射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没有看到官员为此承担责任。所以,要遏制“短命工程”产生,必须建立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对政府官员等决策失误导致的重大社会财富浪费,不仅要追究行政责任更应追究刑责。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资本争抢治水产业红利 下一篇:北京新机场:千亿投资盯着点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