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商业创新箭在弦上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899次 更新时间:2016/12/2 8:54:53 |
日前,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举行,以“新供给,新经济”为主题,围绕商贸流通行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话题,全面解读中国商业不断砥砺前行的新动能,展现推动中国商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新思路和新模式。
据悉,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与来自大商集团、三胞集团、京东集团等不同业态商贸流通企业的代表展开交流与分享。
张志刚表示,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学习追赶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各种业态、业种异彩纷呈,社区店、便利店、无人值守购物方式迅速成长,农超对接、产销直供等“无缝对接”新体制使产品质量有保障,安全可追溯,流通成本大大降低。“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理想在开放与竞争中成为现实。我国商贸流通业已成长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形势,我国商贸流通业仍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张志刚指出,当前我国商业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发展差距突出,地域跨度大、生产力水平不均衡、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大众化消费仍是主体,消费升级趋势在东中部和城市表现突出,其他地区尤其贫困地区仍然相对落后,供给侧商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结构还很不适应消费逐步升级的需求。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就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分享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观点。她表示,目前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尽管实体零售在引导消费、扩大生产、惠及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实体零售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电商企业的蓬勃发展,对实体零售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尹虹表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进行调整,零售业本身也是和宏观经济紧密相关,零售业要适应和引领经济的新常态,就必须要进行创新,也就是要通过创新来转换发展的动力,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作为零售业来说,特别需要在服务、理念、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的新时代,消费者已经从单一的物质需求演变成多元化精神需求,商业体要真正因客而变,变得更好玩。
作为最先对外全面开放的领域,中国商贸流通业特别是零售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和学习中不断成长,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之路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上世纪90年代,消费需求旺盛、商业地产快速发展以及相对规范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管理,赋予了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在内的外资零售巨头极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电商快速崛起、租金及人工成本压力逐年增加,外资零售企业与本土零售业一样遭遇挑战。近期,华堂商场、百盛、玛莎百货相继关店也再次引发了业内对外资零售在华生存状况的关注。加入WTO以来,外资零售的进入,改变了过去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态格局。本土零售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模仿、学习和竞争中得到提升,一批优秀的本土品牌得到市场认可。在张志刚看来,加入WTO是我国从自主开放走向制度化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标志,也是市场从主要靠“血拼价格”转向恰当的性价比、依法竞争和优质服务的必然路径。从产品销售到品牌经营,高品质、高品位及以人为本的经营文化将是未来我国零售业、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在本届大会上,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和中国商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后WTO时代中国零售业发展方向》研究报告,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建立“出口+服务业”的双引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指出,零售企业应坚持文化自信,深耕国内市场,构建诚信环境,创新出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商品、服务和业态。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下一篇: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体系正式运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