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银行风险防范也要“异质思维”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1048次 更新时间:2016/11/23 8:50:54 |
26岁的河南小伙吴建平在5岁时遭到电击,失去了双臂。不久前,打算和刚领过证的妻子去买房的他,在准备签订购房贷款合同时被告知,必须要在合同上按指纹。吴建平最终用自己的坚持赢得了银行方面的让步。郑州市某银行最终同意在吴建平签字时以拍照存证的方式,签署购房贷款抵押合同。
尽管一些残疾人通过就业、创业很好地实现了社会融入,但他们依然承受着人为的樊篱带来的伤害与痛苦——“无手印不贷款”对于许多人来说轻而易举,对于吴建平这样的残疾人来说则是强人所难。
作为一条不合理规则,“无手印不贷款”为何见怪不怪甚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尽管大城市“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买房却能够让人们对一个城市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权利失衡、强弱鲜明的格局下,购房者为了能够顺利贷款买房,往往不得不按照银行的规矩来办理;哪怕这些规矩有不够合理的地方,购房者也选择了委曲求全。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不能顺利地贷款,城市融入的“买房梦”就会被搁浅。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风险社会,防范金融风险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一道现实的考题。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银行多渠道、全方位对购房者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依靠按手印来加一把“安全锁”只是看上去很美好。更何况,除了按手印,确认签约人身份的方法还有很多。“无手印不贷款”符合银行的工具理性,却背离了法律规范和公众利益的价值理性。
打破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需要银行在管理服务上多一些改革与创新。银行的客户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来说,银行需要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既防范好安全风险,也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服务,让客户在银行拥有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还有哪些部门对权力恋恋不舍 下一篇:人民币贬值并不意味个人财富缩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