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东北财经大学教师,目前从事经济学研究。
如今是创意时代,据报道,有人发明了电子筷,可以检验食物质量,伸入盘中,电子筷会立即提示是否用了地沟油或添加剂。欣赏该创意之余,也深感食品安全危机严重至此,让人十分怀恋那个只能吃到有机食品的年代……
自然经济时代,多数人身处乡土社会之中,低头不见抬头见,你的牛奶,我的白菜,互相交换的大多是质量品相上乘者。各家各户都是小农,自然也很少用农药、转基因品种和各种化学添加剂。
而市场经济则是陌生人之间交易的经济。买来一袋牛奶,喝起来感觉不错,无需也很难知道养牛的是谁。牛奶从养牛者到我们手中,经历了长长的链条,与链条相关的每个人都能影响牛奶的质量。
既然如此,食品安全监管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巴泽尔将监督方式分为三类,即第一方监督、第二方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第一方监督指的是“慎独”精神等发挥作用的自我约束;第二方监督是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如买家货比三家就是对卖家的监督;而政府、法院等部门的监管则属于第三方监督。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自我约束每每失灵。做了某事,见不得人,偏又让熟人看见了,会产生羞耻感;但若自认为无人能够看到,胆子顿时就大了起来。在乡土社会,都是熟人,耻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可保证提供的产品质量可靠、童叟无欺,但在城市中特别是市场经济活动范围极大扩展后,耻的观念就难以维系了。
既然先天缺少了第一方监督,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就要倚重第二方和第三方监督了。而第二方监督问题也很多。在现今社会,很多人对自己的长期利益是冷漠的,如健康问题,这可以归结为转型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高折现率——明天会怎么样,天知道!很多人在听到确凿的食品安全丑闻后,也会习惯地说:“总不能什么都不吃吧!”“咱中国人抗药,吃多了互相产生抗体!”……从某种角度讲,正是这样那样的“不在乎”成为豢养奸商最好的土壤,造就了一个山寨遍地、安全堪忧的市场。
“在乎”并不意味每个人都要成为食品安全专家。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在乎一件事,就会激励专业人士发布这类信息,促使公共部门加强工作,督促第三方强化监督。
一言以蔽之,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呈现出的这种对自我的冷淡甚至于冷漠,会使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子虽湮没于历史风尘已久,然其“贵生”、“重己”思想看起来大有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