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让认证机构接受市场认证 | 来源: 点击数:512次 更新时间:2014/6/18 16:33:20 | 新华社记者经过数月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
当认证成了一桩买卖,“认钱”的认证机构消费掉的是自身的诚信,损害的则是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报道中提到,政府对第三方检测市场进行行政审批,而市场上非国有或合资的检测机构只占到10%左右,政府部门难以完全中立。当行业准入门槛太高,“圈”里的认证机构的诚信就相当于“官方”授予,而非自身的积累。笔者觉得,这些认证机构的诚信“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许是症结所在。
有人提出,政府应该加大对认证机构的监管。政府的行业监管当然是必需的,不过监管者的权威,同样是来自“官方”授予。仅仅依靠行政监管,恐怕不会去根儿,还会为另一层次的权力寻租提供可能性。笔者觉得,与其把麻烦都推给行政监管,不如让认证机构也去接受市场的认证。这不是说政府要放任认证机构野蛮生长,而是要改变授予诚信的机制,改为建立一套更加开放的市场游戏规则,让更多认证机构可以在规则内自己积累诚信,然后由市场“认证”有诚信的机构,淘汰那些没有诚信的机构。拿餐饮业打个比方,官方授予诚信,就像一个饭店成了官方指定饭店;市场认证诚信,则需要饭店通过口味、服务等与其他饭店竞争,逐步赢得口碑。当这种口碑慢慢积累起来之后,谁还舍得随意消费呢?与官方授予相比,市场“认证”诚信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成本,但诚信这玩意也是越久的越纯。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政策+服务 扩大批发市场影响力 下一篇:我们已为利率市场化准备了十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