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的现代化服务越来越丰富了,线上外卖随叫随到,电商淘货应有尽有……这种便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可以说,现代服务业的一切便捷都建立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当前,我国服务业现代化面临什么趋势?存在哪些问题?近日举行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专家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共同为中国的服务业现代化“把脉开方”。
把握趋势:转向服务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2010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经济的比例超过70%,而农业和工业分别约占3%和27%,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部分。”
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首次超过50%,服务业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比例也超过40%。何传启认为,如果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超过50%作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开始,那么,我国已正式步入从工业经济过渡到服务经济的转型期。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认为,经济结构是动态的,在服务业经济时代,服务业是主体,但不能忽视工业和农业,各产业该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合适,还需要不断探索。
发挥强项:吸纳就业人口
服务业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劳动人口不断向服务业转移,并占就业人口比例的绝大多数。这一特点让吸纳就业人口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突出优势。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刘雷博士表示,18世纪以来,服务业劳动力的投入总量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在不断上升。2010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在72%左右,世界平均约为51%,美国则高达81%,但中国目前的比例仅为39%。“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服务业现代化将会是未来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阵地。”
“如果中国在2050年服务业劳动力比例上升到70%左右,需要把31%的劳动力转变为服务业劳动力;按照2013年劳动力总数计算,大约是2.4亿劳动力需要转移。”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西君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胡伟略表示,服务业有一种重塑性,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大局服务,为经济结构转型服务。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去产能所带来的转岗员工安置就业难题。“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服务业有很强的吸纳就业人口能力,是未来就业人口的蓄水池。”胡伟略说。
发展路线:既补课又赶超
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处于何种水平?赵西君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综合差距:大体而言,2013年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指数,接近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四,约为发达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我国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小,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大。
我国服务业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在哪里?按照服务的知识含量,服务经济可以划分为知识含量低的传统劳务型服务经济和知识含量高的技术型服务经济,后者是我国服务业的短板。2012年中国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约22%,但2010年美国的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就已达48%。“目前,中国知识经济的国际差距大于服务经济的国际差距。”何传启说。
何传启认为,我国服务业现代化是一种后发型现代化,目前,我国刚刚进入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期,而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把发达国家先后完成的两个转型同时进行,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从服务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我国服务业现代化“既需补课,又要赶超”。
何传启认为,未来30年,我国服务业应重点做好三件实事,包括,大力发展劳务型服务业,推动服务质量现代化,建设流通服务强国;优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推动服务内容现代化,建设知识经济强国;加快诚信文化建设,推进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如果说,发展劳务型服务业是补课,完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那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就是赶超,完成从服务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建设诚信文化和诚信社会则是奠定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何传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