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民企为何冷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80次 更新时间:2016/7/22 8:47:10 |
国内PPP项目的最大问题就是制度缺陷和政府信用。参与PPP项目的企业家多是求利的,在没有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管机制、政府又不重合同和法制的地方,PPP很难做好。
虽然参与PPP项目意愿较为强烈,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仍然持谨慎态度。民间资本直接投资管廊的热潮仍然没有出现
入汛以来,武汉、南京、九江以及其他众多大中小城市相继遭受暴雨和内涝之苦。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聚焦这一民生焦点议题。
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及视察湖南岳阳城中村内涝的情景时仍旧神情严肃,“我们有些地方的城市棚户区,淹了快4米深,看着真是惨啊。”接下来他话锋一转说,地下管廊是典型的基础设施,事关公共服务,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一定要调动起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会议听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要求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在此之前的5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湖北武汉CBD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时说,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的潜在资源。要积极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
地下管廊PPP回报长期稳定
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近年来,针对不断发生的“雨季去城市看海”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包括排水在内的城市地下管廊和小河流水利设施建设。
去年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本次常务会议指出,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
这次会议强调,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过去,因为体制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说。
李克强总理为此指出,这么大的城市总量,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要采取综合的商业运作方式。“既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为此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机制。”
本次会议表示,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为此,入廊管线单位应交纳适当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将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支持管廊建设运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融资。
专业人士分析,上述会议决定,为地下管廊建设采取PPP模式,创造了可能。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向有关部门负责人询问,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没有成熟经验证明这一模式的回报率?得到的回答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当于建设一条地下“高速公路”,回报率会是长期稳定的。
北京排水集团专家谭乃秦指出,地下管廊建设可以交给社会资本,未来不同的部门都可以参与管理,要参与的就交钱。如预留的地方给其他部门建设其他管道,都可以收钱,各自费用各自处理。也可以依靠国外公司投资,但前提是能看见收益,若不能保证收益,那这一条路是不可行的。
去年,财政部和住建部确定了10个城市纳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它们是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在这10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年内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据研究报告指出,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单位公里造价约在0.56亿-1.31亿元之间。按照每公里1亿元计算,20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将带动直接投资2000亿元。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今年4月在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上称,以每年建设8000公里管廊和每公里管廊造价1.2亿元估算,地下综合管廊每年能带动1万亿元的投资。
财政部给予试点城市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企业发债也有优惠。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企业发行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受发债指标限制。
在回收投资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去年12月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应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并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签订协议,明确付费方式、计费周期、费用标准定期调整机制等事项。
《意见》提出,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分别用于弥补管廊建设成本和日常维护、管理支出。
《意见》指出,PPP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政府方可统筹运用价格补偿、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合作方形成合理回报预期。
民资参与问题多热情难激发
日前由住建部组织的项目对接洽谈会上,有大批公司去争取项目。然而,这却是国有资本在唱主角。据湖北省住建厅官员透露,这是因为国资委对央企下达了目标任务,要求他们今年年底内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对他们下了任务,所以资金都不成问题。至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则反应冷淡。
在鼓励政策的感召下,社会资本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经渐有趋附之势。但总体而言,社会资本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多数仍处于观望态度。
据分析,这是由于各地PPP模式的经验不足,导致前期准备工作过长,项目难以落地。2015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6.1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增长18.6%,这比2014年同期国家预算资金增速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但同时,企业自筹资金增长只有8.6%,增速几乎比2014年同期下滑了100%。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12日,PPP模式推开两年多的时间里,地方政府已经推出7835个项目,总投资额约8.8万亿元。不过,这些项目落地率约为21.7%,大部分还在前期准备中,其中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少是一大问题,这引起国务院关注。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经济下滑使得很多投资领域缺乏吸引力。现在民企投资难有体制性因素,中央政策从出发点到具体落实时还有距离;而一些好的PPP项目,往往是国企与国企合作。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很重要。
今年5月下旬,国务院派出9个督查组在各地开展督查,6月1日到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带队在浙江、河南就民营经济、环保投资、农业、铁路民间投资情况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很多民企反映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地,民企和国企需要同权。
也有企业家在座谈会上指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其实只有“两个P”,即国企和政府,民企难以获得与国企的同等待遇。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并未放开给市场。另外,也需要能统一税收标准、取消部分环节的备案手续、减化银行担保审批条件等。
徐绍史指出,目前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运营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综合分析,这些困难有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中梗阻”问题,也有企业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自身原因。
PPP问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分析说,中国企业在国内做PPP最大问题就是制度缺陷和政府信用问题。参与PPP项目的企业家多是求利的,在没有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管机制、政府又不重合同和法制的地方,PPP很难做好。
王守清指出,从其培训企业学员反馈来看,虽然参与PPP项目意愿较为强烈,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仍然持谨慎态度。民间资本直接投资管廊的热潮仍然没有出现。
三类企业有间接发展机会
虽然直接投资有困难,但根据国泰君安的分析,有三类民营企业可间接分享管廊大规模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管道生产及上游机械行业、仪器仪表及测量企业以及信息传输与集成处理等等。
其中,管道生产企业将带来大量需求和订单,钢材、水泥企业自不待言,施工企业甚至更上游的管道制造机械企业同样将间接分享。
由于新一代的城市综合管网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由此产生大量对于管道仪器仪表以及检测、测量的需求,具备相关生产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将因此受益。
另外,具备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将成为城市综合管网建设的重要受益方。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企业去杠杆需回归理性 下一篇:楼市“去库存”要打持久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