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提振民间投资需要“动真格”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02次 更新时间:2016/7/12 9:30:39 |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对遏制民间投资的下滑、提振民间投资的信心做了进一步部署。
谈及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下滑的原因,不外乎鼓励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必须承认,这些的确是阻碍民间投资增长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多年来一直存在,为什么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却出现了如此剧烈下滑的态势呢?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寻求答案的。
观察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下滑,需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民间投资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中国经济进入L型的背景下,依靠过去的模式投资一些领域,根本不赚钱了,所以民间不再去追加投资。民间投资所处的行业,大多在制造业领域,这些领域目前处在困难调整期,加上民营企业家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从而会自动减少投资。再加上民间投资大量进入房地产领域“避险”,一部分民间投资到海外寻求投资机会,都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具体原因。
民间投资这次出现明显下滑,再次提醒我们,按照过去的逻辑和思维,不做创新,很多产业已经没有太大潜力可挖;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为从根子上解决民间投资的各种困境聚集了共识。
要切实解决民间投资的下滑问题,既要出台临时的措施以遏制下滑态势,又要从长期的观念、体制、机制等层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一是更新观念。要在观念上真正贯彻中央的“两个毫不动摇”。过去多年,尽管在政策层面高层多次强调,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国内民间资本放开;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都要通通打掉。但由于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有一些人在产业政策、融资以及市场准入方面,总是有意无意的设置一些障碍。比如把钱给国企不担心犯错误,但要给民营企业,总会担心惹麻烦。
二是落实负面清单。从2005年“非公36条”到2010年的“民间投资36条”,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并不少,有些政策本身的含金量很高,但为什么民间投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鼓励民间投资的思路上有问题。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通过负面清单的立法思维。对于限制或者民间投资暂时不能进入的领域,列一个负面清单,剩下的领域,对所有的主体同等对待,不许设置任何歧视规定,所谓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自然破解。
三是鼓励实业投资。当前,民间投资在实业领域没有信心,不愿意投资,除了制造业整体处在困难周期外,房地产以及虚拟投资领域的虚火也是重要原因。在房地产和金融投资领域如果赚钱很容易,企业就不会去选择坚持做实业和创新。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错配,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在体制机制和政策落实上“动真格”。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大力破除民间投资“路障” 下一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力有度更有效 |
|
|
|